關稅衝擊為資服業者帶來兩契機 宜助製造業升級與布局全球
軟體
瀏覽數:201
發布日期:2025/09/08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9/8-9/9舉辦第38屆MIC FORUM Fall《馭變:科技主權 全球新局》研討會,今(8)日針對聚焦資訊服務產業發展趨勢。AI已成為全球資服產業的發展主軸,特別是美國提出AI行動計畫,透過「加速AI創新」、「建設美國AI基礎設施」、「主導國際AI外交與安全」三大支柱,意圖強化美國在AI世代的主導地位,進而影響全球資服產業的發展競局。針對我國資服產業,產業顧問張家維分析,疫後企業營運型態轉變、數位、淨零轉型發展,以及AI新科技都驅動2025年我國資服產業維持正成長。展望2026年,雖然美國關稅政策未對我國資服產業造成直接衝擊,然而對等關稅與232條款調查仍有變數,已觀察到部分企業用戶開始進行生產據點轉移,也有部分中小型企業對IT投資轉趨保守,預期皆對資服產業2026年的成長力道產生影響。
 
根據資策會MIC調查,2025年金融、營建、批發零售、一般製造業等四大產業的IT投資仍緩步向上,其中金融業相對最積極、一般製造業相對較保守。從AI導入狀況來看,四大產業平均約四分之一已著手導入AI,其中以金融業導入率最高。調查顯示,逾七成企業偏好由外部專業資服業者協助導入,且委外比例以製造業的九成最為突出。關注雲端服務採用狀況,我國企業雲端服務採用率逾七成,且2026年將有機會達到75%以上,為因應更分散的全球營運環境,需求將更著重在混合IT管理、資料串連與合規等。從數位轉型角度觀察,現階段企業最需要突破是企業內部系統彼此間串接與資料流通,作為未來數位轉型升級的基礎。
 
進一步分析對等關稅與232條款對我國資服產業的影響與新契機,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張家維表示,影響層面主要為製造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預算緊縮,將可能排擠企業投入數位轉型等資源,對於集中仰賴製造業客戶、缺乏海外市場營運能力的本國中小型資服業者尤其容易造成影響。針對新契機,面對製造業供應鏈不確定性大增,一是可藉由數位化平台產生規模經濟,協助製造業於全球彈性化、快速生產與移轉等靈活布局;二是協助業者提升智慧生產能力,特別是赴美廠商已無法複製過去在中國大陸、東協的勞動力生產模式,將帶動更多智慧化結合自動化,如AI、智慧機器人的應用需求。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張家維分析,面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挑戰,資服產業應該重新檢視自身定位,透過國際大廠生態系,或強化與製造業價值鏈串連,加速介接國際市場,降低國內市場可能受到的衝擊。除此,可提供含括深度產業知能的數位工具,或藉由B2B數位服務平台,協助用戶導入新興數位工具或在地化數位服務,協助我國業者掌握海外市場動態,降低進入新市場的成本,扮演協助產業轉型與經略國際市場的關鍵推手,進而在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掌握關鍵契機。
關鍵字: AI ; 資服產業 ; IT投資調查 ; 供應鏈移轉 ; 數位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