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6/15~6/27舉行《35th MIC FORUM Spring韌力》線上研討會。綜觀近年ICT產業變化,資策會MIC所長洪春暉指出,從美中貿易戰、疫情到烏俄戰爭,ICT產業不間斷的面臨外在環境變動干擾,變動已成為ICT產業新常態,過去業者多採取短期因應,如升高庫存水位、動態排班、轉換物流運輸等,面對未來變動新常態,無論是ICT業者、供應鏈甚至是產業生態系,接下來都必須從中長期角度思考如何提升因應環境變動的「韌力」,從採購到生產端的每個環節提升供應鏈韌性,將是未來競爭力勝出關鍵。
思考提升供應鏈韌性策略,資策會MIC表示,如在採購端增加供應商多元性、在產品設計端,定義零組件時採通用型料件來因應料件短缺的互通性問題,或透過授權方式取得困難技術,快速滿足客戶需求、在生產端,進一步衡量是否放棄規模經濟,採去中心化生產基地、提高自動化生產程度、在銷售端調整客戶名單,放棄低毛利產品、找尋新興市場合作機會、針對物流,在重要市場增加合適的配銷商與庫存地點,與搭配的生產基地進行系統連線等,甚至在經營管理層面,建立可遠距協作的資訊系統,提供員工無所不在的辦公條件。
展望2022下半年ICT產業發展,資策會MIC認為有四個觀測重點。首先是俄烏戰爭牽動全球總體經濟環境變化,對部分零組件如半導體氣體供應產生影響,最關鍵的是原油、天然氣等能源與大宗物品價格上漲、運輸成本上漲,加劇歐洲地區通膨壓力,長期對峙也導致全球通膨持續惡化,因此下半年須留意通膨因素對ICT產品採購力道造成抑制,以及原物料價格上漲對於廠商獲利能力的影響程度。
資策會MIC指出,第二個觀測重點在於國際局勢與各國疫情政策不同,持續擾亂原有供應鏈秩序與市場需求,特別是中國大陸清零政策如果維持,各地將存在隨時封城的可能性,臺廠下半年依舊無法擺脫封城增添的營運風險。觀察上半年昆山與上海等地封城,不僅影響ODM廠商生產產能,供應鏈也面臨物流受阻、零組件缺料問題,進而影響第二季臺灣PC、網通半成品如Wi-Fi模組與光收發器的出貨與營收。下半年隨著上海疫情好轉,物流有望恢復正常,供應鏈危機將逐漸緩解,而臺灣ODM廠商也逐步恢復供貨,不過仍須留意中國大陸景氣復甦程度,以及全球通膨對於市場需求的影響。
第三個觀測重點為高庫存問題。資策會MIC觀察主要資訊系統廠與網通廠,發現存貨週轉天數從2021年起持續增高,主要是業者因應疫情不確定性高的狀況,將材料庫存維持在高水位,然而2022年面臨景氣轉折,消費市場需求不如預期,下半年業者應再審慎評估庫存策略是否調整。
資策會MIC指出,第四個觀察重點為資服軟體商機浮現,特別是ICT供應鏈開始從線性走向虛實整合生態系,去中心化的產業運作型態為中小型業者創造崛起機會,為了達到彈性化生產與經營,軟體定義風潮已開始帶動硬體業者積極提升軟體能力、擴大軟體投資,除此,疫情催生的各種新興垂直數位化應用也帶來更多新軟體發展空間,未來隨著去中心化與虛實融合趨勢發展,將為臺灣業者帶來更多軟硬整合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