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健康醫療市場持續成長 國內智慧醫療業者積極投入研發 智慧健身熱潮催生新商機 智慧健康機器人朝向基礎標準化
產業趨勢前瞻
瀏覽數:2013
發布日期:2023/10/31
(圖為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許桂芬)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10/30-11/2舉辦第36屆MIC FORUM Fall《智匯》研討會,今(31)日發布智慧健康趨勢,聚焦健康醫療資訊應用、智慧健身應用,以及智慧健康機器人發展。觀測全球數位健康醫療發展,資策會MIC指出,全球醫療新創募資在疫情期間大幅成長,卻在疫情趨緩與全球經濟不利因素衝擊之下急遽下滑。資深產業分析師許桂芬分析,醫護人力短缺、人口高齡化、醫療支出攀升、慢性病照護等四大需求,仍將驅動全球數位健康醫療市場成長。根據2023年MIC調查,國內智慧醫療業者半數以上有意在2024年持續投入智慧醫療產品研發,57%業者預計增加研發人數、65%規劃提高研發成本投入。
 
另外,可觀察到主要國家積極推動醫療資訊互通,運用新興科技促進醫療領域數位轉型。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許桂芬針對健康醫療資訊應用提出三大趨勢。首先為醫護流程自動化,透過生成式AI技術自然語言對話,可自動草擬病歷、為患者解說衛教資訊等,降低醫護職業倦怠並提高醫療行政效率;二,遠距醫療普及化,高齡行動不便與慢性病族群皆有需求,主要國家已持續鬆綁法規,建構遠距醫療環境,如導入遠距醫療視訊系統、雲端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簽、配藥寄送等;三,醫療器材智慧化,為因應精準醫療與遠距醫療需求,傳統醫療器材逐步導入連網、數據分析與AI技術,軟體即醫材(SaMD)產品逐年增加,醫療新創與傳統醫材大廠均擴大投入相關產品開發。
 
智慧健身多元需求情境 為健身產業鏈衍生新角色與新商機
全球健康意識抬頭,驅動智慧健身發展出更多元的需求情境。觀測既有健身產業鏈,臺灣ICT零組件、OEM/ODM與健身器材品牌業者,已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而智慧健身的多元需求情境為其衍生出新角色與新商機,產業分析師楊晴認為,平台媒合業者、智慧解決方案業者、智慧健身器材ODM業者,以及數據應用與服務業者可關注相關發展。
 
觀測指標智慧健身應用發展,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楊晴分析三大趨勢,投入智慧健身應用開發的業者可進一步關注。首先,智慧健身創新應用中,軟體扮演的角色重於硬體,也是其主要的利潤來源;二,智慧健身應用鎖定的客群將更分眾化,如具有數位轉型需求的健身機構、有員工健康福利需求的一般企業,或缺乏運動動機的一般消費者,也是過去傳統健身應用容易忽略的客群;三,智慧健身應用多採訂閱制或免費增值模式,相較傳統的一次性銷售,長期性收益模式更符合健身活動的特性。
 
智慧健康機器人朝向生態系橫向分工發展 有助於加速商業化
智慧健康機器人除了有助於緩解醫療人力不足,也可在其他情境滿足健康需求,減輕使用者負擔,主要為休閒活動輔助、日常生活輔助,以及安全與照護輔助三類領域發揮效用。資策會MIC表示,智慧健康機器人技術日漸成熟,然而通訊、驗證與標準才是關鍵。資深產業分析師盧冠芸分析,要提供有效的服務,需要一個服務開發環境,由網路與通訊領域的廠商共同參與機器人開發,合作擴大智慧健康服務生態系。另外,有些使用情境需要多種機器人協作,卻面臨跨品牌機器人難以整合在相同介面,甚至是機器人與基礎設施無法通訊溝通等挑戰,也使得標準化更為關鍵。
 
資策會MIC表示,過往觀測智慧健康機器人,通常是以硬體、軟體、系統整合、垂直應用領域的角度,隨著智慧健康機器人朝向生態系橫向分工發展,也帶來新的契機。資深產業分析師盧冠芸解釋,當機器人能夠達到基礎標準化,甚至是共享開放的應用程式介面(API)整合異質的機器人,機器人就能如同智慧型手機,形成跨生態系、跨產業領域的服務與商業模式,進而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智慧健康服務,加速智慧醫療健康機器人商業化的進程。
關鍵字: 健康醫療 ; 資訊應用 ; SaMD ; 醫材 ; 遠距醫療 ; 生成式AI ; 智慧健身 ; 訂閱制 ; 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