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水平領域AI新創 聚焦「生產力工具+AI」
軟體
瀏覽數:11255
發布日期:2020/06/09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6/1~6/10舉辦第33屆春季線上研討會《蓄勢》,針對2020年MIC規劃的10大垂直新應用領域中的《數位轉型》議題,從AI新創、數位分身(Digital Twin)與國際大廠數位轉型趨勢,看未來數位轉型發展與策略。
 
服務提供商應思考「數位轉型原生世代」族群
 
AI是全球企業進行數位轉型,數位策略中的重點項目。資策會MIC表示,A輪與B輪的國際AI新創發展推估將在1.5~3年間進入成熟期,未來三年的垂直領域AI新創主要聚焦四大領域「醫療保健、零售與行銷、汽車、金融」,而水平領域AI新創則聚焦「生產力工具+AI」,將提供企業更多元的數位轉型工具,為營運帶來人力資源、流程管理以及銷售服務轉型。產業分析師蘇醒文指出,流程管理趨勢值得注意,運用AI與RPA降低重複性人力仍為未來重點應用,另外,已有新創跳脫過往RPA的以虛擬為主,開始串接現實情境,提供從媒合到流程管理的一條龍服務。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蘇醒文觀測全球數位轉型趨勢,認為數位轉型並不限定大型廠商,近八成中小企業關注數位科技帶來的商業模式改變,且AI是轉型成功的關鍵因子。建議服務提供商應思考「數位轉型原生世代」族群,其對科技應用接受度較高、較願意嘗試,可考慮針對數位轉型原生世代提供簡易版、可協助降低管理成本的「輕應用」AI服務,不僅降低建置成本,另一方面降低管理成本類型的投資回報率(ROI)相對容易評估,較易吸引廠商導入。
 
數位分身成為企業數位轉型利器 硬體業者可注意三大商機
 
數位分身(Digital Twin)將成為企業數位轉型利器。資策會MIC指出,數位分身是結合智慧科技,透過數據蒐集、模擬分析對實體進行數位映射,如模擬工廠導入新設備的可能狀況。產業分析師柳育林表示,臺灣硬體業者可注意數位分身帶動的LED、面板與XR顯示器商機,透過強化中上下游鏈結與軟硬整合,跳脫供應商單一角色,這除了是邁向AIoT與智慧顯示的關鍵,也有助於接軌數位分身的轉型商機,除此,可評估批量客製的可行性。
 
針對軟體端發展契機,資策會MIC表示,3D建模、AI等原生工具與平台多由國際大廠把持,臺灣業者須持續強化自主能力才能優先介接在地需求;產業分析師柳育林指出,導入國際大廠方案的系統也須整合,臺灣系統整合業者應注意此波商機,同時也要重視數據保護與安全議題。針對應用端,數位分身屬於前瞻科技,管理者運用時也應由上而下建立企業DNA,另外由於數位分身需要不少前期建設成本,建議業者可從特定場域合作試驗開始。
 
數位轉型大廠思維 主導權分散顧客與服務集中至平台
 
資策會MIC綜觀不同生活領域的國際大廠數位轉型策略,並提供國內業者轉型思考方向。整體趨勢包含逐漸走向主導權分散至顧客,如發展聊天機器人、App、平台顧客互動;將核心服務或產品集中至平台,藉此蒐集更多消費者資訊。資深產業分析師謝佩芬表示,部分企業受到疫情衝擊較小,便與虛實整合成果緊密相關,而臺灣中小型企業占多數,建議在轉型目標之下,應先設定可執行工作項目或先以「數位優化」為目標,透過科技改善流程,至於後續能否商模再造,得視產業特性而定,也提醒採取商業模式再造的企業,組織調整將不可避免,唯有透過組織編制重新定位,才能確立企業決心。
關鍵字: MICFORUM ; 數位轉型 ; AI ; 數位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