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動支付用戶占整體消費者4.8%
軟體
瀏覽數:9569
發布日期:2015/03/10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公佈「台灣行動支付需求調查分析」,發現台灣行動支付已使用者占整體消費者的4.8%,具備行動支付條件(聽過行動支付且自己的手機能使用)的未使用者有11.7%,整體而言,全台已有16.5%消費者具備行動支付條件,預估2015年台灣行動支付市場將從萌芽期進入發展期。

資策會MIC統計,全台有64.2%民眾聽過行動支付,對於所持的智慧型手機能否使用行動支付,聽過行動支付的用戶中,25.8%表示能使用,34.7%無法判斷,39.5%手機功能受限,結果顯示整體手機支援率與概念普及率偏低。

74%使用QR code進行付款

資策會MIC進一步調查4.8%已使用者的消費經驗,在使用付款技術方面,QR Code(74%)最被廣為使用,其次為NFC(50%),另有4%消費者不清楚所使用技術。在單次最高付款金額,分別為「200元(含)以下(12%)、201~400元(14%)、401~600元(28%)、601~800元(16%)、801~1,000元(18%)、1,001元(含)以上(12%)」,近九成消費者單次付款金額在1,000元以下。

在以行動支付消費的整體經驗方面,結果分別為「很好(20%)、好(48%)、普通(28%)、不好(2%)、很不好(2%)」,顯示近70%消費者有良好的消費經驗。 資策會MIC進一步以所使用的行動支付技術為區別,QR Code的行動支付用戶為「很好(16.2%)、好(56.8%)、普通(24.3%)、不好(0%)、很不好(2.7%)」。NFC的行動支付用戶則為「很好(24%)、好(52%)、普通(16%)、不好(4%)、很不好(4%)」。整體而言,NFC用戶有良好輕驗者較QR Code多。

逾60%已使用者對行動支付偏好度高

資策會MIC進一步對比已使用者與未使用對付款方式的偏好,在將行動支付作為主要付款方式上,已使用者為「非常高(20%)、較高(42%)、普通(34%)、較低(4%)、非常低(0%)」。未使用者則為「非常高(5.7%)、較高(18.9%)、普通(47.5%)、較低(18.9%)、非常低(9%)」

相較於現金或實體卡片,使用行動支付的意願,已使用者為「非常高(22%)、較高(46%)、普通(26%)、較低(6%)、非常低(0%)」。未使用者方面則為「非常高(6.6%)、較高(27%)、普通(41.8%)、較低(18%)、非常低(6.6%)」至

於前往支援行動支付的商家消費,已使用者為「非常同意(30%)、同意(38%)、普通(30%)、不同意(2%)、非常不同意(0%)」。未使用者方面為「非常同意(4.1%)、同意(27.9%)、普通(54.9%)、不同意(9%)、非常不同意(4.1%)」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過後,不論是考量將行動支付作為主要付款方式,或是前往支援商家的消費意願均明顯提高,且更傾向使用行動支付付款,而非使用現金或實體卡片。顯示出手機與商家支援率,以及消費者概念普及率若持續提升,消費者的支付習慣可望逐漸移轉為以行動支付為主的付款方式。

【問卷調查說明】 資策會MIC執行的「台灣行動支付需求調查分析」,是於2014年11月20至12月3日間,針對目前個人擁有行動裝置、且居住台灣北部、中部及南部者,以網路調查方式,進行整體意向與行動購物行為之分析。有效樣本數1,041份,其中女性占50%、男性占50%,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0%。

【定義說明】 在本調查中,行動支付係指用戶以智慧型手機為載具,於付款當下透過特定傳輸技術或裝置,使用非現金的金融工具並搭配認證步驟,和實體商店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

註1:智慧型行動裝置:以智慧型手機為主,其他包含平板或穿戴式裝置 註2:特定傳輸技術:如掃QR Code、手機NFC感應及其他(磁條、X卡、微波辨識等)技術 註3:特定傳輸裝置:如SIM卡、micro SD卡或mPOS(mobile Point of Sales)讀卡機 註4:非現金的金融工具:指信用/金融/簽帳卡、銀行帳戶或替代支付服務(如支付寶)等,不包含支票 註5:認證步驟:如指紋驗證、手機螢幕簽名、輸入驗證密碼等 註6:付費App、App內購買、轉帳匯款、電信帳單繳費、無實值交易P2P付款等,不屬於此處的行動支付定義

關鍵字: 行動支付 ; QR Code ; N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