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進行「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分析」,發現我國消費者對行動支付的認知度明顯提升。檢視是否知道行動支付的國內消費者比例,從2014年64.2%成長至2016年83.6%。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認為,成長主因是近年眾多業者競相推出行動支付方案並結合優惠活動所致。根據調查結果,不同消費者族群的認知度也有差異,男性(86.6%)普遍高於女性(80.6%);iOS用戶(88.8%)較Android用戶(81.7%)多,至於認知度最高的年齡區間則落在36歲~55歲。
資策會MIC調查結果發現,消費者對於支援手機付款的NFC功能愈來愈熟悉。從消費者是否知道自己手機具備NFC功能比例來看,2015年有31.6%消費者知道能使用,2016年已有44.3%;相對的,不知道是否有此功能的比例,則從2015年44%下降到2016年的32.7%。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由於近年手機業者積極布局行動支付市場,NFC已被業者認定為中高階手機的基本配備,加上近年推廣風氣興盛,帶動了國人對NFC功能認知度提升,隨著手機不斷推陳出新,NFC功能更普及的情景指日可待。
不過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提到,雖然國人認知度明顯提升,但距離行動支付成為臺灣付款主流方式仍有很遠的路要走。從最常使用的2種付款工具來看,選擇行動支付的比例從2015年2.7%提升至2016年4.8%,相較於其他付款工具比例仍然偏低,而國人仍然最習慣使用信用卡(77.1%)與現金(60.1%)付款。不過,行動支付用戶比例仍然呈現成長趨勢,從2015年19%增加至2016年24.4%,顯示行動支付在臺灣仍具發展潛力。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成長幅度來自於業者於2016年針對持卡主流年齡區間26歲~45歲進行推廣所致,未來業者發展行動支付要突破的挑戰,包括如何克服商家普及度不夠理想、付款系統問題、裝置沒電、通訊環境不佳、優惠吸引力有限,及資安風險考量等影響因素。
本次調查時間為2016年第4季進行網路調查,總樣本數1,059份(男性529份及女性530份),於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0%。
註:
1. 受訪者必須目前個人擁有智慧型手機,才符合調查資格。地區樣本配額為「北部:中部:南部 = 50:20:30」,花東地區及離島地區非本調查對象。調查對象年齡介於16~60歲,年齡層採隨機抽樣分布,其中「16~20歲/51~55歲/56~60歲」之年齡層至少各30份。
2. 本次調查行動支付定義:用「智慧型手機」透過如QR Code掃描、NFC感應、聲波傳輸或一維條碼,在實體環境結帳付款、取得商品或使用服務的支付方式。
3. 本次調查行動支付範疇:本次調查範疇涵蓋手機信用卡、手機金融卡、手機電子票證(如手機悠遊卡/一卡通),以及用於實體商家交易並綁信用卡/金融卡的第三方支付服務。至於行動購物(行動版網頁購物)、購買付費版App、App內購買、水電瓦斯費、電信費、學雜費,拆轉帳、集資、線上借貸或捐款等,「不在」本次調查範疇中。
4. 本次調查名詞解釋:用戶:曾使用過行動支付的消費者。非用戶:未曾用過行動支付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