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永續政策波動下的企業因應策略
電子與綠能
瀏覽數:13
發布日期:2025/10/17
近年來,全球越加關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議題,各國政府致力協助企業因應氣候變遷、提升資訊透明度並促進永續發展。然而,2024年至2025年間,「反永續」(Anti-ESG)聲音逐漸浮現,特別是在美國川普總統重新執政後,聯邦政府推動「反覺醒」(Anti-Woke)政策,開始削弱企業在ESG方面的投入。
 
然而,反永續的聲音並不代表ESG式微,澳洲、新加坡、加拿大等國仍積極推動企業永續發展,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於2025年1月持續發布氣候相關揭露指南,以提升永續報告標準的一致性。表明儘管部分國家與區域的ESG政策開始放緩,全球仍有相當力量在推動企業的永續發展,當前「反永續」浪潮反映的是ESG在實施過程中的挑戰,企業如何在經濟競爭力與永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未來企業永續行動的關鍵議題。
 
企業於年報、財報中公布公司永續策略的出發點,是為了符合金融規範或提供投資人決策資訊,採取永續行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儘管當前全球永續發展出現波動,但在國際長期追尋淨零永續的總體氛圍之下,為避免內、外部風險,企業仍需透過永續活動為公司創造價值。
 
永續活動有賴高層統籌與跨部門合作機制的建構,如我行政院於2024年建立政府永續長制度,集合各部會副首長以上層級組成永續長聯盟,規劃推動政府機關永續轉型策略及措施;同樣的概念映射至企業,須透過董事會層級設立永續相關委員會、由高層擔任永續長角色,並協調三個關鍵職能部門相互合作:財務部門、資訊部門與永續部門。
 
財務、資訊與永續三個職能部門的協調合作,是協助企業創造永續活動價值的關鍵。財務部門能夠透過建立財務指標與成本效益分析,協助追蹤公司永續行動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進而協助永續與資訊部門做出更精準的資源配置與策略判斷;資訊部門提供整合且自動化的資料蒐集與管理系統,有助於提升永續數據的準確性與即時性,同時讓財務部門取得準確且可信任的數據,以評估永續投資成效與風險,證明企業永續行動的經濟價值;永續部門為財務與資訊部門提供明確的發展目標、衡量指標與具體行動,協助釐清永續工作的重點與實施步驟,避免僅停留於高層願景而無法落實,且為財務部門提供潛在永續投資項目建議,協助其評估投資回報與風險。
 
在規範層面,企業須對齊國際標準(如GRI永續性報告準則、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_S1/S2),同時符合各地法規要求(如我金管會永續揭露準則、歐盟CSRD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並制定揭露時程表,以提前因應各國逐步落實的永續報告義務,並確保每年永續報告涵蓋關鍵數據,如溫室氣體排放、減碳目標與財務影響,符合大多數國際標準與法規要求。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風險日益加劇,儘管部分國家出現氣候政策轉向的政治訊號,企業應關注國際政經局勢變動,協調財務、資訊與永續等三個關鍵職能部門相互合作,並制定跨域合規的永續資訊揭露策略,以適應多變環境並確保長期競爭力。
 
(本文於2025/10/8刊登於《工商時報》A8版)
關鍵字: ESG ; 企業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