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產業爆發已兩年,相關AI技術和應用領域已實現了大幅度進展,一開始人們對ChatGPT流暢的書寫、對話和總結功能感到震撼,帶動晶片設計、伺服器製造等科技產業鏈大量訂單需求。現在,生成式AI漸漸融入商業應用中,使得各環節及流程中皆在評估導入生成式AI的機會,這情況將改變人們與技術的互動方式,並為社會、經濟與工作的未來發展開創出新的可能。
當人們開始大量使用生成式AI的同時,我們便在自身能力及運用生成式AI之間試著找到平衡,並且在各自能力系統下彼此適應,這好比在颱風季節遇上藤原效應,當兩個相近的颱風彼此接近時,它們會因為相互之間的環流影響而產生相互繞轉或合併的現象。個人或組織遇到生成式AI導入時,有不同策略選擇,可以先彼此觀察一陣子,又或是快速導入後,讓公司在文化及能力上得以快速承接新的科技技術。
科技導入都需要時間,原有做法、公司文化及組織結構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新事物,但這也意味著下一波新的工作模型和調整。在全球網路化近30年以來,我們要找資料時只需上Google打上關鍵字便可獲得,這造就搜尋成本降為幾乎為零的情況,也使得企業組織建立大量系統進行資訊管理。
然而,生成式AI來臨之際,未來我們在文字內容、圖片及影音等類型的內容,製作成本也會快速下降,甚至會自動整合公司內部智慧資產,再以如同老師傅的經驗將合適的內容提供給使用者,這會像上波搜尋引擎發明一樣,讓內容產製的成本走向幾乎為零。
因此,新一波生成式AI將會如何與人互動,常見以下4種與生成式AI共舞的模式。
1. 善用LLM總結及論述能力:大型語言模型(LLM)具有很強的語言處理能力,能迅速從大量資料中提取出關鍵重點資訊,並易於生成出合適的總結及論述不同議題內容。這在組織各項日常管理中相當有利,主要是在工作日常中需要大量彙整資訊,做出不同資訊來源彙整總結,以利快速消化及吸收各項產業資訊。例如,像Google NotebookLM可以幫助企業進行資料分析和自動化總結,協助管理者高效處理大量資訊,減少時間和資源浪費。又或是現在網路上有一些工具,如:YouTube Summary,可以將有字幕的YouTube內容進行總結,快速吸收影片內容和重點。這樣的應用不僅縮短了資訊傳遞和吸收的時間,讓各層級的員工可以更快掌握業務狀況,以更為敏捷的方式去決策與執行業務。
2. 研發與設計想法快速溝通媒合:生成式AI可以促進研發和設計過程中的創意想法溝通,特別是在早期設計階段,AI能根據初步的想法生成多樣化的設計概念草稿,讓團隊能迅速評估不同的選擇並做出調整。例如,運用Adobe Firefly AI設計功能,不僅能快速結合想法論述生成圖案,並整合不同功能如擴展、填色等,提供更具整合性的能力來幫助設計師快速生成視覺概念,從而加速圖案設計構想及決策,使得過程更加靈活且富有創造力。又或是,現行有許多程式編輯輔助軟體如GitHub Copilot、Cursor等,都可以快速生成第一版的程式,將相關概念化想法進行實現,以此加速溝通軟體開發的概念,減少無效來回確認的動作,促進不同專案的發展。
3. 7x24小時個人化教育訓練實現:生成式AI在教育和訓練上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可以用來作為組織內各部門教育及經驗傳承上的重要推力。在組織中,生成式AI可以根據每位員工的能力及需求,快速且完整的為每一位員工量身打造合適的訓練方案,並且提供即時輔導和推薦適合的學習資料和資源。例如著名的開放課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推出了AI助理Khanmigo,整合到可汗學院的各種內容中,以一位專業助教的角度來輔助,藉此可以對學生、老師甚至是家長,提供各學科及各年級內容上的協助。未來各組織若導入類似Khanmigo的助教,將實現7x24小時的個人化教育,大幅減少組織工作事項和專業技術內容溝通上的障礙,促進一致的能力養成及表現。
4. 策略規劃和互動協作:生成式AI還能參與組織的策略規劃和互動協作。通過分析歷史數據及市場趨勢,生成式AI從整體角度提供精確且寬廣的策略建議,並幫助管理層預測各種策略的可能影響因素及結果,從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計劃。例如,Salesforce的Einstein在結合CRM資訊後,可以就何時及運用何種主題進行行銷策略提供建議。並且,隨著模型的發展,ChatGPT還推出一個具思考慢想能力的o1(https://openai.com/o1/),針對所提出的問題可以做更深層的推理及思考,以協助當使用者需要進行策略規劃時,可運用o1模型來到全面性做法的思考及回應。這種即時有策略觀的回應能力對於快速變化的市場至關重要,特別是面對突發事件或危機時,生成式AI的幫助可以使組織更加穩健。此外,AI還能幫助進行資源配置的調整,確保企業在資源分配上更加精確與減少浪費,從而提高整體的競爭力。
最後,一個普遍令人擔心和在意的地方是,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使人類現階段的工作變得不重要。這種擔心主要源自工業自動化時期,人類會自動將類似的情況類推至人工智慧的時代中。但對於全球化競爭、變化多端的商業環境裡,我們需要的是更有宏觀思考、快速反應及韌性的企業能力,為求基業長青,保持競爭能力和不斷追求卓越,我們須將AI視為一種增強自己能力的工具,而非取代自己的替代品。主因在於,生成式AI擅長處理重複性和大量資料的任務,然而我們除了需要做好對生成式AI內容的監督及控制,更需要針對不同任務的「價值」定位和判斷投入更多精神及專注,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掌握主導權,並善加運用生成式AI來啟動新一波產業升級。
(本文於 2025/1/23 刊登於《工商時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