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下企業應及早展開情境風險分析
電子與綠能
瀏覽數:781
發布日期:2024/10/11
世界經濟論壇(WEF)指出,「極端氣候事件」將是2024年對全球衝擊最大的風險;長期而言,全球將面臨重大變革,各國須發揮強大的適應能力以面對環境上的多重風險,除極端氣候事件外,更出現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生態系瓦解、自然資源短缺等風險,甚至氣候變遷可能讓地球上某些系統運作超出臨界點,進入人類無法適應的升溫3°C世界。
 
企業在面臨高氣候風險的趨勢下,啟動永續資訊盤點及揭露,檢視自身因應未來氣候變遷風險的能力,一方面對外建立企業永續經營形象,另方面可吸引投資人挹注綠色資金。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標準即為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針對企業財務報告建立的一致性框架,利於企業了解氣候變遷對財務績效和財務狀況的影響,讓企業得以評估未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2020年金管會發布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中,要求2023年起,資本額2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企業,應參考由TCFD制定的架構揭露永續資訊;證交所也在「公司治理評鑑指標」中新增TCFD相關指標,並列為加重給分項目。
 
TCFD已成為企業揭露永續發展相關資訊的全球標準,該標準圍繞著治理、策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目標建構等四大架構。「治理」著重於揭露與企業氣候風險和機會相關的治理結構,如董事會監督和管理功能;「策略」從短、中、長期角度確定與氣候相關的重大風險和機會,揭露重大風險和機會對公司的實質與潛在影響,企業可提出氣候轉型計畫,規劃如新資本支出、投資、資產處置、市場調查等策略,並納入氣候情境分析;「風險」是揭露公司如何識別、評估和管理氣候風險,並說明氣候風險是否納入公司的整體風險管理框架;「指標/目標」是指企業須提供能評估、管理氣候風險和機會的關鍵指標和目標。
 
識別風險和機會是企業展開永續策略的第一步。企業所面臨的氣候風險,包括立即或長期造成企業資產受損、業務中斷的「實體風險」,以及企業在氣候轉型過程中可能因政策、法規、技術、市場、聲譽改變而面臨的「轉型風險」。機會則包括企業透過提升能資源管理效率,降低營運成本的機會;轉為使用再生能源或低碳排能源的轉型機會;增加低碳商品及服務以進入新市場的機會;透過研發支出或購買低碳材料,開發新商品及服務的機會;提升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增加韌性的機會;技術進步使再生能源價格降低的機會等。
 
企業在確認風險與機會的過程需要根據不同部門、不同據點甚至企業價值鏈的國內外業務,評估對公司當前和未來財務表現,以及財務狀況的影響程度。這些資訊在一開始可以用敘述性、定性方式表達,隨著公司累積永續資訊揭露的經驗、擁有更多相關資訊後,應轉為量化的評估方式,可協助公司檢視永續性,更有助評估未來的營運模式是否需調整,藉此建立氣候轉型計畫。
 
企業確認氣候風險和機會後,即可運用氣候情境分析評估不同氣候、社會經濟、產業發展等狀態對公司財務、營運的質化與量化影響,以及公司的韌性表現。分析的前提涉及公司目標期程、情境應用範圍(如特定業務部門、全公司甚至整體價值鏈)及情境分析模型等內容。TCFD建議企業可應用21世紀全球升溫2°C以內的情境,或2050淨零的1.5°C情境,也就是說,企業無需從零開始建構氣候情境模型。
 
JR EAST東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在2023年的報告書提到,在全球控制升溫2°C情境下,需要升級節能設備、使用去碳能源,對公司的衝擊在於營運成本上升,相關風險是可控的;若升溫4°C,則需投入更多資金提高基礎設施的韌性。
 
企業發展情境分析並非為了預測「單一的未來事件」,而是在面對衝擊性與不確定性皆未可知的未來,規劃可讓公司在不同狀況下都可永續經營的短、中、長期發展路徑,故建議企業於揭露永續資訊時,可應用文中提及的各種情境分析工具,應及早評估在各種情境下,氣候風險與機會對公司財務表現的影響,並規劃適切的永續營運策略。
 
(本文刊登於2024/9/8 經濟日報A11版)
 
【未經MIC許可,不得轉載與作其他用途使用】
關鍵字: 企業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