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正走入尋常百姓家?
資通訊科技
瀏覽數:340
發布日期:2024/10/11
智慧駕駛與汽車動力、安全高度關聯,繼電動化後將根本性改變汽車駕駛行為。2024年4月電動車領導廠商特斯拉(Tesla)預告,今年8月8日主攻商用領域的Robotaxi自駕計程車Cybercab將問世,將採Unboxed製造方式。特斯拉除自主營運車隊,特斯拉車主也可將自己的汽車派出去賺錢,類似Airbnb和Uber的結合。但近期特斯拉表示,Robotaxi將延後發表,可能改到10月。Robotaxi因為特斯拉問世驚喜到延後發布,市場再次興起對於實踐自動駕駛Level 4的討論與期待。
 
智慧駕駛L0-L3是輔助駕駛行為,自動駕駛L4-L5則是根本性的取代駕駛行為。自動駕駛應用情境分為載人、載物、特殊應用(如清潔、危險物品搬運、危險地點運輸等),載人場景門檻最高、商業化處萌芽階段,部分Robotaxi營運商(如美國waymo、中國百度蘿蔔快跑)正於特定地區/試點範圍內進行收費服務;Robobus ODD(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正逐漸從封閉、半封閉道路拓展到開放道路。
 
Robotaxi最關鍵的商業模式已逐漸成形,包括:(一)自動駕駛方案商自組車隊營運,如百度蘿蔔快跑、Alphabet Waymo;(二)與移動平台業者合作,方案商提供技術,如Uber合作Waymo,在限定地區提供服務;(三)方案商與整車廠合作或合資模式,如Pony.ai與豐田汽車(中國)、廣汽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四)移動平台業者自行研發,如滴滴自動駕駛;(五)車廠自行研發,如Tesla推出Cybercab、GM子公司Cruise(2024年4月重啟)。
 
Robotaxi是否能走進尋常百姓家,除商業模式可行性,經濟效益、技術、政策三方面也需相輔相成。首先,Robotaxi與人類駕駛叫車服務相較,司機成本降低優勢最為顯著,但目前Robotaxi仍需配置車內安全員、車外營運人員,以及車輛配置高規格硬體成本(包括感測、決策等),須達到規模經濟後,硬體成本、相關人員費用下降,才將更明顯反應在收費機制上,故目前部分地區的Robotaxi收費竟比人類駕駛叫車服務還貴。
 
其次,技術仍需持續優化,Robotaxi目前營運業者,主要採用光達、視覺與雷達多感測器方案,決策平台算力也朝500 TOPS以上發展,AI大模型正朝向端對端型態。然而嵌入高規格硬體,如何透過更整合模式,以降低成本、風阻與設計美觀,將是重要議題。此外,當人類駕駛完全被機器取代,餘冗備援設計成為開發另一重點考量,感測、決策與執行層軟硬體餘冗要求外,電源、網路、熱管理也有餘冗要求,而此將形成軟硬體供應商商機。
 
最後,各國對於Robotaxi試點政策持續支持與鼓勵,然Robotaxi沒有方向盤、沒有煞車甚至沒有駕駛座的設計,尚未得到各國交通管理部門認可,另因美國Cruise Robotaxi在2023年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各國無不思考強化監管力量、營運商也會加強安全管理與風險預防,都將使得Robotaxi商業化將有所停歇。若在Robotaxi持續普及的未來,交通數據將持續被各方案商累積,雖可朝更全面覆蓋多使用場景、邊角案例(corner case)方向發展,但也衍生各國交通動態數據外流的資安風險。
 
綜上所述,Robotaxi因涉及交通環境、人、車安全,雖從2015年就被市場關注,直至2024年今日,技術優化、成本降低、政策態度仍是Robotaxi大規模商業化的挑戰,雖無法神速實踐,但其挑戰正在逐漸跨越,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時程正逐漸縮短。
 
(本文刊登於2024/9/8 經濟日報A11版)
 
【未經MIC許可,不得轉載與作其他用途使用】
關鍵字: 智慧駕駛 ; 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