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國大陸「東數西算」發展趨勢與對臺廠的影響
資訊電子產業
瀏覽數:3642
發布日期:2022/09/12
「十四五」目標之一是帶動中國大陸進行數位轉型,推動產業數位化與數位產業化。然而,數位轉型的基礎設施出現東西失衡的困境,因此提出「東數西算」計畫以打造產業鏈韌性,大陸國務院預估,「東數西算」每年至少帶動人民幣4,000億元的市場機會,同時穩固大陸伺服器市場每年穩健的成長趨勢,成為台灣資通訊產業不可忽視的關鍵議題。
 
2022年2月大陸發改委、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全面啟動「東數西算」工程,規模可視同「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大型基礎設施工程。這些基礎設施工程目的在於平衡資源,例如提供北方更穩定的水利設施、提供東方更充足的天然氣與電力供應。
 
「東數西算」要將東方的運算需求交給西方的資料中心處理,由於大陸運算需求市場大多集中於東部地區,尤其是在一線與二線城市地帶,導致資料中心布局產生東西兩邊嚴重落差。
 
「東數西算」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內蒙古、貴州等八地啟動建設超大型運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十個資料中心集群,目前已有眾多大陸資料中心大廠參與,包含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百度、字節跳動、優刻得、快手等。
 
大陸已設定3060能控目標,也就是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東數西算」核心發展項目將以不同的天然資源優勢協助達成。
 
中國移動預估,電費在資料中心的運營成本中占比超過50%。大陸信通院統計2020年大陸資料中心能耗總量為939億千瓦時,碳排放量為6,464萬噸。預計到2030年,能耗總量達3,800億千瓦時,碳排放總量突破2億噸,約占大陸總碳排放量的2%,「東數西算」成為必要施行的重點政策。
 
資料中心為達到「東數西算」低時延的要求,網路傳輸速率將從現有的100G與200G邁向400G或800G等更高速率的次世代光纖升級,帶給光纖產業新的市場機會。為提供更高效能的運算服務,以及「東數西算」目標集群內資料中心的平均上架率至少達到65%以上需求,大陸的民間機構與官方都將擴大採購伺服器。由於資安等因素考量,勢必以本土品牌為主,成為聯想、浪潮、曙光等未來成長動能。
 
「東數西算」是大陸長期扶植政策,等同穩定伺服器市場成長動能。大陸伺服器市場2021年前五名為浪潮、Dell EMC、聯想、華為、曙光,近80%皆為大陸品牌。
 
值得觀察的是,浪潮市占率從2017年逐步上升,2021年已達26%,是大陸伺服器品牌龍頭廠商,對切入浪潮供應鏈的台廠是穩定出貨動能。另外,台灣白牌伺服器也從2018年逐步成長,2021年已達6%。這兩大成長趨勢成為台灣伺服器代工廠切入市場的契機,也是「東數西算」受惠主要利基點。
 
「東數西算」要求未來大陸資料中心的電力使用效率(PUE)控制在1.25內,目前全球平均PUE約1.67,而大陸平均PUE約1.54。代表大陸資料中心建置勢必要取得更節能的解決方案。
 
台灣伺服器廠商已累積多元的散熱設計功耗(TDP)相關技術,尤其是直接式液體冷卻與沉浸式冷卻可大幅優化PUE的表現,如液冷板、液冷管線、分岐管等,成為「東數西算」布局時的關鍵供應者。
 
根據2014-2021大陸伺服器市場品牌占有率變化,華為從2018年迅速衰退,主因美中貿易戰晶片禁令的嚴重衝擊。這代表一旦大陸廠商取得高度產業影響力後,可能導致美國開始干涉,首當其衝是大陸伺服器市占率第一的浪潮。目前浪潮除伺服器品牌事業,暫無類似華為的中上游整合行動,因此暫無威脅美國的可能性,目前出現類似華為的晶片禁令等制裁可能性較低。
 
但從整體伺服器產業鏈觀察,一旦美國頒布相關法令,位於中游ODM的台廠將首當其衝,如何取得美中角力的平衡點,將是台廠關注的議題。
 
(本文刊登於2022/9/10 經濟日報A11版)
 
關鍵字: 東數西算 ; 伺服器 ; 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