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專業服務型機器人技術發展成熟,多樣化的場域應用應運而生,市場呈現快速成長,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統計,2020年專業服務型機器人共銷售13.2萬台,年增41%;2020年市場規模達66.6億美元,年增12%。IFR也看好專業服務型機器人未來市場發展潛能,尤其是物流運輸、專業清潔、醫療、接待等應用,預估未來三年將保持每年雙位數成長。
專業服務型機器人高度成長,主要在餐廳、飯店、倉儲、工廠等場域,主因可輔佐人力,提升場域作業效率或創造服務附加價值, 舒緩人力不足。不過,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機器人製造商進行產品研發時會過於技術本位,對於客戶實際應用情境或客戶痛點的掌握度不足,致使產品導入至應用場域時,常會因場域限制使導入實際效益不如預期。若供應商多觀察機器人在客戶場域的執行實況,或許能發現未被滿足的需求,或是具改善空間的地方,機器人供應商可從此痛點切入,調整自家產品或解決方案,有助提升企業用戶使用滿意度。
在倉儲應用方面,整體作業效率仍有待加強,如導入自主移動堆高機或自動導引車(AGV)後,執行效率相較資深員工仍有落差,甚至車隊管控方面,曾經發生兩車對撞,或是AGV集體停電等事件,這些不佳的用戶體驗,導致企業在使用機器人解決方案,多半抱持審慎評估的態度。
理論上,倉儲作業情境可細部分拆成多項作業流程,如出入庫搬運、多樓層搬運、訂單揀選、包裹分揀等,且多涉及物件、貨物搬運,故成為自主移動機器人及AGV可大量應用的場域,現有市面上也充斥著不同種載重範圍的產品供客戶挑選。但倉儲碼頭作業流程還有待自動化方案滿足業者需求。
在餐廳部分,缺工造成的影響反映在人力作業負擔上,為更合適安排人員作業,業者開始思考導入智慧科技協助餐廳營運。例如現有人力用於做菜等作業,送餐作業則交給機器人執行,近年餐廳業對送餐機器人詢問度有增加的趨勢。
專業服務型機器人面對各種場域特性,本來即難以設計一體適用的產品規格,以對應不同客戶的需求。除餐廳、倉儲、飯店有各自場域的痛點仍待解決,許多是場域共通的限制,造成機器人運作時的阻礙,如機器人跨單位移動,會面臨不同的地板材質或地面高低落差、不同平整度等問題,需要在驅動模組或驅動輪等相關硬體做調整,克服移動限制。
專業服務型機器人市場正在快速成長,我國機器人業者不能錯失良機。但業者推廣上難免因機器人設計不符合客戶作業場景、未能了解客戶痛點、運作場域限制等因素,造成供需雙方對產品應有功能、方案效益產生認知落差。
為縮短此落差,供應商思考角度可從提供具特定功能的機器人,轉換成滿足客戶作業流程的解決方案,在推廣產品前,機器人業者宜針對單一業態,先行瞭解不同公司規模的客戶關鍵需求差異,再針對痛點設計解決方案。業者在導入多個專案項目、且產品成熟度達一定能力後,基本上提供方案已能滿足該目標市場的需求。
下一階段業者再思考此現有方案大致符合哪些產業、場域的應用需求。在歸納客戶關鍵需求後,設計出可滿足通用需求的產品方案,並朝模組化、標準化的產品設計,進一步將機器人應用推廣至其他產業,甚至進軍國際市場。
(本文刊登於2022/6/19 經濟日報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