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Hz頻譜資源怎配置?臺灣依國際趨勢停看聽
智慧科技暨網通
瀏覽數:7257
發布日期:2022/03/15
受疫情影響,不少產業透過遠距連網、視訊會議維持運作等上網趨勢,刺激整體數據流量出現爆發式成長。由於居家上班上課、企業彈性遠距運作,甚至遠距視訊醫療相關應用逐漸成為新常態,促使無線接取設備之數量不斷成長,且設備多樣性快速增加,讓連網流量持續處於高峰。
 
頻譜屬於稀少資源,其經濟價值取決於其乘載服務之市場價值。
 
近年最受矚目的頻段是擁有1,200MHz連續大頻寬之6GHz頻段(5,925-7,125MHz)。在頻譜資源不足狀況下,6GHz有豐沛頻寬且相對乾淨的頻段,成為在WiFi 6E與後續WiFi 7新技術甚至其他需免執照頻譜無線技術發展的重要頻段;在5G/B5G世代渴求大頻寬,以及同時顧及網路覆蓋的頻譜資源下,6GHz是滿足中頻頻段預期需求的重要候選頻,在2025-2030年將是實現ITU IMT-2020定義最低性能要求,可隨時隨地在移動中享有近乎100Mbps用戶體驗傳輸速率的關鍵頻段。
 
現階段針對6GHz頻譜規畫可分上下半頻段思考,上半頻段為6,425-7,125MHz,下半頻段為5,945-6,425MHz。雖然國際標準組織ITU WRC-23議題1.2之後續決議,將6GHz上半頻段改用做授權/執照頻段供IMT應用。但觀察主要國家針對6GHz頻譜規畫,美國、加拿大、南韓等6GHz之頻段分配現況,皆是分配6GHz全頻段(即5,925-7,125GHz)用作免執照頻段。
 
歐盟為推進頻譜使用效率,且滿足無線接入設備之數量和多樣性不斷增加下對頻段的需求,以及加速創新應用發展與提高寬頻網路可用性下,2021年6月釋出6GHz下半頻段供WAS/RLANs無線接取系統使用。針對6GHz上半頻段之分配使用方式,現階段雖表示遵循ITU WRC-23議題1.2之後續決議,但因該頻段與歐盟既有服務如衛星地球探測業務、哥白尼影像微波輻射計畫等使用之頻譜相衝突。若未來6GHz上半頻段以授權/執照頻段釋出給IMT使用,IMT服務對既有固定衛星服務潛在干擾問題將難以避免。也將影響歐盟最終決議是否開放6GHz上半頻段作為IMT業務服務之潛在可選頻段的關鍵。
 
我國在6GHz頻譜資源的分配有初步規畫。其中5,925-6,700MHz係分配予固定、衛星固定(地對空)、行動等三類業務為主要通信用途;6,700-7,075MHz是分配予固定、衛星固定(地對空與地對空)、行動等三類業務為主要通信用途;7,075-7,145MHz是分配予固定、行動等兩類業務為主要通信用途。
 
6GHz下半頻段部分,交通部去年4月公布「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修正草案,除維持供公眾通信中繼網路使用,且6,336-7,920MHz頻段維持供採用超寬頻技術(UWB)之低功率射頻電機於次要條件下使用外,另研議新增開放5,925-6,425MHz供低功率無線資訊傳輸設備(U-NII)在室內於不得干擾合法通信且須忍受合法通信干擾之條件下使用。
 
不論6GHz下半頻段或上半頻段,因涵蓋既有離島微波鏈路重要服務使用頻段,且內政部近期為第二階段5G商用頻段預作準備,已研議將警政署與消防署之微波網路使用頻段4,400-5,000MHz移頻至5,925-6,425MHz,且視需求可延伸至6,425-7,125MHz。
 
國內產學研端對6GHz上半頻段資源使用方式,多傾向以發揮最大頻譜使用效益與抬升產業價值前提,考量6GHz涉及未來5G中頻段頻寬是否足夠,台灣應觀測國際發展趨勢,甚至待2023年之ITU WRC-23大會針對此議題之結論出來後,再討論我國針對6GHz上半頻段資源的實際規畫方向與作為。
 
(本文刊登於2022/02/27 經濟日報A11版)
關鍵字: 6GHz ; 頻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