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架構開放趨勢觀察
智慧科技暨網通
瀏覽數:3819
發布日期:2021/12/22
全球5G商轉,由於5G相較4G採用更高頻段,覆蓋能力較弱,布建所需的資本資出大幅提升,營運商開始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於是開放網路架構(Open RAN)技術就成為其中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逐漸受到重視。
 
Open RAN指電信商採用一般商用設備(COTS)加上虛擬化網路專用軟體建置電信網路,取代過往電信網路專用設備之相關技術,使一般設備商與電信軟體業者在電信市場能與傳統設備大廠競爭。目前直接於商用5G網路中使用Open RAN進行大規模布建仍有困難,但隨著全球多家營運商投入Open RAN解決方案之測試,方案成熟度日益提高,愈來愈多營運商宣布將以Open RAN技術建置行動網路。全球Open RAN架構設施收入在2021年首季的年增率近五倍,顯見市場對Open RAN技術抱有一定期待。
 
過往電信網路設備以傳統設備供應商如華為、愛立信、諾基亞等向各國營運商提供電信網路系統解決方案。而Open RAN架構則將傳統電信網路架構解構為不同組件,以多元化的供應鏈減輕供應風險。在Open RAN電信架構中,主要可區分為中央單元(CU)與分布單元(DU)與無線電單元(RU)的三大硬體設備,並可使用COTS。網路功能則採虛擬化(NFV)軟體,安裝於伺服器後便可使用,再透過制定並開放各組件之間的通訊介面,使來自各不同供應商的設備得以互通。
 
Open RAN生態系仰賴系統整合業者整合各家供應商的不同設備,並導入雲端與資安業者所提供的服務,以因應開放通訊介面所可能面臨的資安風險。因此系統整合業者是輸出Open RAN整體解決方案的重要角色,帶領開放架構產業的供應商,與傳統設備大廠共同競爭電信系統設備市場。
 
Open RAN市場在2021年的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於日本,以近期自電商跨足至電信產業的樂天最引人注目。樂天是新競爭者,初期龐大的電信網路建置費用為其劣勢,因此選擇採用Open RAN技術壓低電信網路建置成本,成為全球第一個全國性採用Open RAN的營運商,並將經營觸角延伸至系統整合業務,將其Open RAN建置經驗包裝成樂天通訊平台(RCP)後進行海外輸出。
 
日本其他電信商也在Open RAN技術中有所投入,包含NTT Docomo與KDDI陸續宣布引入符合O-RAN聯盟(O-RAN Alliance)規範的電信設備。
 
美國於2019年推出華為禁令,但也間接導致電信網路建置成本上升,於是將Open RAN視為降低成本的解決方案,以《美國電信法案》、《戰略聯盟電信法案》、成立Open RAN政策聯盟等政策,大力推行Open RAN產業發展。美國亦有新興營運商Dish以Open RAN技術加入市場,並以建立雲端、虛擬化、開放的5G網路為目標,打造供應商團隊,包含富士通、Altiostar、Mavenir、諾基亞、VMWare等業者都在供應商清單中。
 
Open RAN技術仍處於初期商轉階段,有許多技術障礙有待克服。目前Open RAN專案多為偏鄉地區或導入現有網路做為部分架構使用,主要受限其效能需持續優化、用於網路密度較高的都市地區容易因網路容量問題,導致服務品質不佳。
 
其次,Open RAN要與傳統網路架構進行整合仍有障礙,早期大規模採用者多為新興營運商,傳統營運商則避開與現有網路架構整合的問題,選擇於網路布建程度較低的鄉村地區,或開發中國家少量布建Open RAN用以進行驗證測試。
 
依國際營運商目前與未來對Open RAN之採用規畫來看,接下來的兩年將因傳統營運商進行更多測試驗證,以及樂天、Dish等新興營運商的網路布建而成長,但Open RAN能否在電信設備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關鍵在於實際表現出的可用性、營運商的網路效能與營運實績,以及傳統營運商是否能更有效與現有網路系統整合。
 
(本文刊登於2021/11/28 經濟日報A11版)
關鍵字: Open RAN ; 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