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時期海西經濟區兩岸合作定位與台商佈局策略
產業趨勢前瞻
瀏覽數:22646
發布日期:2011/01/06

2009年中國大陸通過10個以上的經濟區規劃以加速區域平衡發展,其中海西經濟區在中國國務院的支持下,給予對台先行先試的政策依據;在最新的十二五規劃中,亦再次強調海西經濟區將在兩岸交流合作中充份發揮先行先試作用。但從中國大陸主要經濟區發展來看,2009年海西經濟區GDP為2.1兆人民幣,經濟實力於中國大陸沿海經濟區排名最底,中國大陸規劃海西經濟區目的亦可能是要補齊沿海地區發展的缺口。

作為海西經濟區主體的福建省以電子資訊、石油化工與機械裝備為三大主要產業,2009年三大產業總產值達6,500億人民幣,約佔工業總產值的35%,並以內需為主要消費市場。2009年起福建省提出的14項產業振興方案以及培育的12個千億產業基地中,將三大主要產業作為規劃重點項目外,同時也把福建省傳統產業以及新興產業納入,未來福建省產業發展將形成「倚重主力產業」、「傳產促升級」、「發展新興產業」三個主軸並行。

對於台商而言,從投審會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出,1952至2009年台商對福建省累計投資近59億美元,佔台灣投資大陸比重的8%,福建省在台灣投資中國大陸省份中排名第4位;但從例年投資比重來看,台商在福建省的投資呈逐年下滑態勢,從1991年的32.1%一路降到6.07%;再從電電公會2010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中,海西經濟區在台商投資意願上僅排名第5,其主要原因在於沒有提出具體規劃進行政策的落實;在城市競爭力上亦只有廈門被台商列為極力推薦的城市。

綜合上述觀察,目前海西經濟區並非台灣進行合作的首選,但是從國務院給予對台先行先試政策來看,亦具有高度的想像空間存在。因此,與海西經濟區產業合作的策略考量,最重要的是取決於先行先試帶來的可能合作空間,建議我方可朝「科研應用」與「市場開拓」來佈局。

首先,「科研應用」主要是將海西經濟區作為兩岸在新興技術與應用的實驗平台,包括兩岸均列為未來發展重點的新興產業,如綠色能源、文化創意、生物科技與醫療照護;未來城市概念科技應用,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與生態城市;制定兩岸共通標準,如電動車等。

而在「市場開拓」部分,則以佈局中國大陸內需以及國際市場為主,可以憑藉兩地市場規模,發展台閩區域新品牌,推動台閩特色新興產業,如LED照明、行動應用等。最後從投資角度來看,海西經濟區的產業群聚效應、高階人才培育以及基礎環境建設都不足成為台商最佳落腳之處,因此欲在海西經濟區謀求產業最大利益,唯善用先行先試之政策利用空間。

關鍵字: 中國大陸 ; 十二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