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參與新創(CSE)共創雙贏,讓臺灣產業數位轉型更加順暢
軟體
瀏覽數:5771
發布日期:2021/03/09
因2020年COVID-19疫情嚴重影響全球產業及經濟,許多企業不敵疫情爆發倒閉潮,改變產業結構與市場板塊,然而疫情終將過去,重要的是誰能迅速因應,是企業在疫後必須關注的重點。台灣目前已經進入防疫新生活階段,但疫情驅動各產業朝數位經濟邁進,不少台灣企業開始部署「數位轉型」策略,以因應未來可能的變數,以及掌握後疫情時代的商機。
 
過去是「大魚吃小魚」,如今已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台灣企業為了讓數位轉型加速,積極向外結合外部新創能量,投入企業新創參與(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CSE)。
 
以下將根據數位轉型的階段與衡量指標,從營運卓越、顧客體驗及商業模式再造三個面向,點出在後疫情時代下,台灣企業可攜手新創數位轉型的方向與機會。
 
營運卓越:分散式製造 攜手新創強化供應鏈韌性
 
COVID-19疫情爆發後,各國相繼限制進出口、物流受阻,廠商供貨逐漸跟不上市場需求,凸顯出分散式布局、在地化生產的重要性,也加速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布局。根據台灣製造業企業規模及產業屬性,未來台灣企業未來可與新創朝向兩方向合作:在傳統製造業方面,台灣有許多傳統製造工廠生產數據仍以紙本記錄、製造流程仍仰賴勞力驅動,這波疫情凸顯傳統製造模式的脆弱,也驅動台灣傳統製造業逐步數位化,在資通訊製造業方面,過去台灣資通訊製造業為因應全球化生產,早已投入數位化,這波疫情更體悟到數位化的重要性,預期未來將在原先基礎上持續擴大布局,並結合AIoT等新興技術,以建構高韌性的供應鏈。
 
在這樣趨勢之下,台灣擁有許多B2B類型的新創能扮演製造業數位轉型的重要推手。例如:開發線上簽署文件軟體幫助企業快速完成遠端簽署作業,或是協助傳統製造業整合生產現場營運技術(OT)、資訊技術(IT)系統數據,並運用AI分析來幫助企業預知設備保養、製程參數最佳化及能源管理等。
 
顧客體驗:消費行為與市場轉變 新創助攻投入數位經濟
 
面對疫情衝擊大幅改變消費者生活型態,連帶影響零售產業的商業模式,迫使過去仍在觀望零售科技應用的台灣傳統零售業,不得不思索導入科技以紓解短期困境。然而,在後疫情時代下,面對電商、外送、無接觸商機都成為消費新常態,因疫情而衍生的新商業情境,預期將促使傳統零售業加快數位轉型速度。
 
在疫情過後,台灣零售業將會有兩個較明顯的轉變:第一是零售科技成為「標配」,且預期將激盪出更多的創新商業模式,例如:餐廳將更廣泛的運用開店平台管理訂單,又或是結合雲端廚房模式打造線上餐飲品牌等;第二是零售業競爭戰場將從實體通路轉向全通路,如何應用科技打造線上與線下融合(OMO)體驗,以精準描繪消費者輪廓,並養成消費者慣性與忠誠度將成為關鍵。
 
在這樣趨勢之下,台灣擁有許多潛力新創可以幫助零售業提升顧客體驗,來達到數位轉型。例如:開發餐飲管理系統協助連鎖餐廳整合POS系統、支付、外送等多功能,提供多元服務;運用AI協助企業客戶整合消費者數據,打造虛實整合體驗等。
 
商模再造:尋找第二成長曲線 加快新興領域研發
 
從2003年的SARS、到2012年的MERS-CoV,再到2020年COVID-19,全球爆發傳染性疾病的時間間距逐漸縮短,致命疾病的大規模爆發將成為「新常態」。
 
為常態性疫情的時代來臨,預期將催生更多醫療科技需求與商機,早在疫情前,台灣資通訊產業為創造第二成長曲線,便已逐步投入軟硬整合發展智慧應用,基於台灣醫療環境及健保大數據的優勢,台灣資通訊業者近年來跨足智慧醫療,透過與醫療產業異業結盟,替代工的本業拓展新商機。鑑於此次疫情,大眾對於智慧醫療及遠距醫療的接受度提高,為提前部署未知病毒的來襲,因此預期在後疫情時代,台灣資通訊產業將更積極擴大布局健康生命領域,包括AIoT智慧醫療應用到投資生技醫療領域,期待能再造新商機。
 
在此趨勢下,台灣擁有不少具研發技術及前瞻能力的醫療新創,例如:開發AI呼吸監測系統,幫助醫生遠端掌握患者呼吸,或是連網智慧體溫貼片協助防疫醫院病患的體溫監測等。
 
面對那些因疫情而「回不去的革新」,衝擊企業思維的轉變,數位轉型成為台灣產業努力的方向。過去台灣多以B2C創業,像是開發APP或是電商平台,但現在越來越多B2B新創出現,同樣是以軟體創業但已朝向商用軟體解決方案前進,在這波疫情間也看到不少台灣新創已準備好與企業共創。展望未來,讓新創為企業轉型注射創新DNA,是中大型企業邁向數位轉型的快速道路之一。
 
(本文刊登於2021/3/7 工商時報A9版)
關鍵字: 企業新創參與 ; C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