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在今年第1季參與竹科管理局的計畫,對科學園區數家在過去幾年持續高度成長的廠商CEO進行訪談,分享其成功發展的經驗,與如何面對未來的機會與挑戰。
有趣的是,這些過去幾年保持高度成長的績優生,都是深耕台灣的廠商,包括研發、生產主要都是MIT,未來也沒有因貿易戰遷移的必要,反而是希望積極培育本土人才,對台灣大力的投資。而第1季的疫情影響,主要擔心的是市場買氣,斷鏈則是因庫存足夠,短期也還可應付。
統整績優廠商分享的經營心法,可以分為下列幾點:
1.如果不是最大,技術就要更快:相較於大廠產品線廣及豐富的資源,可以應付多元的客戶,中小型企業成功需要更快的技術研發,在技術初始階段就能投注資源,做到技術領先的地位,確保特定客戶能夠依附其技術能量,為其開發創新的產品。
2.與生態系廠商保持良好的關係:企業多半會表示,成功並非自己很厲害,獨攬功勞,而是在優秀的技術下,生態系的其他企業幫他們推介客戶。與產業生態系中的非競爭企業保持良好關係,產生共生共榮的結果。例如晶片供應商提供開發平台,ODM可以利用其平台開發產品,晶片供應商推介ODM廠,自己也可獲利。
3.公司文化創造穩定的人才:人才是重要的資源,隨著產業需求的變動,人才的選用也需針對未來產業動向而有所因應。這些高度成長的企業都提到人員流動率低,乃至創始員工都還有極高的比例留在公司,成為重要的磐石,讓技術延續性發揮,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團隊合作為企業競爭力更添優勢。雖然園區常會面對挖角的挑戰,而人員願意留下來的重要原因是公司文化,包括對人才的尊重、良好的福利、對社會的回饋、乃至對員工家庭的照顧等,都是促使員工有極高的向心力重要因素。
4.專注並且創造差異:這些廠商保持在自身領域的領先,很多都是該領域全球數一數二的領導廠商,但是不會漫無目的擴張,貿然進行多角化開發全新事業,而是利用現有技術與產品擴大垂直領域的應用市場。雖然結合5G與AI,開展智慧醫療或是智慧製造等新興應用喊的震天價響,是要保持關注,但是依然循著既定路線開發相關應用市場,而非被牽著走。
5.不過度依賴過往成功:這些企業對明日的挑戰,包括對新興技術及時問世、研發人才的募集、中國大陸產業日益壯大等都不敢輕忽與鬆懈,並從與客戶的合作中尋找新興應用領域切入機會,在廣泛的垂直應用市場中,持續以成功經驗及獨到的眼光尋找新商業立足點。由於資通訊基礎架構跳躍式成長,消費者使用經驗也持續演進,導致新創業者挑戰舊有商業模式,不斷的創新,促成更多發展的機會與新興應用的區隔。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2020年全球經濟面臨因疫情停工等因素帶來的衰退,夾在多變總體環境下的台灣企業,需要更堅強的實力面對,雖然貿易戰與疫情皆對市場帶來影響,短期內要能順利度過衝擊,考驗是團隊合作的反應速度,及時對疫情與市場需求做出回應;長期而言,優異的庫存管理、精準的市場策略掌握、與生態系統互動、加上和客戶良好的合作關係,能協助企業持續繁榮發展。
(本文刊登於2020/04/19 經濟日報A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