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 2020智慧車發展趨勢前瞻
智慧科技暨網通
瀏覽數:9666
發布日期:2020/03/23
自去年起全球汽車產業受到生產技術轉變以及市場需求減少,醞釀好幾波大規模裁員潮,而到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尤其是中國大陸汽車製造重鎮武漢更是重災區,許多工廠延遲開工,讓全球汽車供應鏈遭受影響,也讓車市短期回溫的希望更趨渺茫。面對接踵而來的壞消息,甚至是黑天鵝事件衝擊,如何透過新興科技,加速汽車產業的轉型,將是2020智慧車的重要發展契機。
 
伴隨在AI、5G、IoT風潮日益增溫的趨勢下,再加上汽車搭載資通訊技術已漸成主流,傳統汽車車廠、車電供應鏈業者、資通訊業者皆積極推動導入汽車設計。
 
傳統汽車車廠打造多元載具並演進擴大觸角,傳統車廠關注焦點由自駕車擴展到交通移動服務(MaaS)與智慧城市。首先,車廠分從創新車體設計與車聯網應用,提出相關的新產品。如賓士提出名為「Vision AVTR」的概念車,除以石墨烯電池提供435英里的續航力,內裝大量採用環保材質,並設計無固定方向盤,是以鞍座上的控制器來控制行車方向;BMW則和三星子公司Harman合作開發車載5G通訊平台,透過高速網路連接與低延遲特性,即時下載高解析度的地圖與視覺盲點資訊,為駕駛人提供安全的路況風險評估,預計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的5G商用車。
 
日本豐田汽車則建立實驗性智慧城市「Woven City」,並規劃具廣場、公園和無車長廊等開放空間,可供2,000名居民居住與進行測試各項服務,包括自駕車、AGV、MaaS、智慧建築/家庭等新興應用。藉由此計畫,豐田將轉變為與汽車相關的綜合服務業,加速邁向商用化目標發展。
 
南韓現代汽車提出涵蓋無人車與空中計程車(飛行器)的交通解決方案。無人駕駛概念車「M-Vision S」搭載氫燃料電池,同時具攝影機、雷達、光達等感測器,未來可投入共享/共乘之交通服務。現代汽車還結合Uber推出具垂直起降功能的空中計程車「S-A1」,為純電力驅動,時速可達290公里,可在300至600公尺的高度飛行,未來將投入城市空中運輸服務。
 
車電供應鏈業者也導入各種新興科技,應用於交通、汽車與其生產製造的場域。汽車零組件大廠博世(Bosch)加碼投資AI,開發高科技車用零組件。以虛擬遮陽板為例,在液晶面板為主要材質的遮陽版上,配備有人臉辨識系統,可主動偵測分析駕駛臉上的太陽陰影與視線範圍,並調整受影響區塊的透光率(如變暗),提高駕駛安全。
 
另外,英特爾收購成為集團成員的Mobileye,提出打造更安全的行車解決方案。Mobileye推出稱為「Vidar」的新技術,可在僅使用攝影機的條件下,就實現光達精準測距與3D影像辨識的特性;並輔以自動駕駛安全決策分析與即時資料蒐集,建立高精地圖(HD Map),可準確偵測各種惡劣環境下的行車環境,實現更安全的道路駕駛。
 
智慧車發展趨勢下,隨之而來嶄新的商業模式與商機,推促資通訊業者切入汽車供應鏈的發展。首先,高通大量運用其通訊技術的優勢基礎,強化與汽車產業的合作關係,提供車用的晶片解決方案平台,其應用領域包括車聯網、數位駕駛座艙、雲端管理平台與自駕車決策運算平台等。
 
各大廠今年預計推出的產品與概念,有關智慧車發展關注的角度有所不同。傳統汽車廠跳脫製造商者的層次,嘗試探索未來的交通移動情境,甚至擴大觸角投入汽車相關的綜合服務;其次,車電供應鏈業者強調以消費者為中心,聚焦車輛安全與便利的特性,甚至提升駕駛人或使用者的沈浸式體驗;資通訊業者除鞏固擅長的領域為基礎,切入汽車供應鏈的策略更強調技術規格、產品效能與異業合作。
 
總體而言,2020智慧汽車的進展可望更為具體,各家大廠也逐步訂出商業化時程,對有意發展智慧車應用的我國業者而言,尤其是資通訊領域,將可尋求深度合作的契機。
 
(本文刊登於2020/03/22 經濟日報 A12版)
關鍵字: 智慧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