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物流自動化布局解析
資訊電子產業
瀏覽數:8651
發布日期:2019/12/11
亞馬遜2018年度財報首次揭示自己為運輸與物流服務商,並在今年4月推出PRIME會員當日發貨的免運費服務,商品立刻從兩日發貨升級為當日發貨,震驚全美物流同業。
 
亞馬遜宣布成為物流服務商的同時,就代表將和物流合作夥伴UPS、FEDEX在特定領域競爭,然而,亞馬遜的空運或陸運配送網路遠不及UPS和FEDEX,讓亞馬遜打算運用自動化技術在物流倉儲中心和配送給消費者的「最後一哩配送」突圍,並為其電商平台營收接近六成的第三方賣家(主要是中小企業商家)提供更便利的物流服務。
 
亞馬遜的物流自動化布局主要可從2016年發表「PRIME AIR」無人機開始,不過,同年的「亞馬遜GO」無人商店的風潮,壓倒性地蓋過外界對無人機的關注,剛好也讓無人機得以持續鴨子划水般地研發。
 
從亞馬遜在物流的併購與投資策略來說,相較以往,今年亞馬遜物流自動化布局有非常大的突破,包含在1月投入送餐的室外配送機器人SCOUT,6月首次舉辦「RE:MARS 」展出一系列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發成果,9月計畫採購10萬輛RIVIAN電動卡車,11月投資4千萬美元(約新台幣1.2億元),並且預期在波士頓地區蓋機器人研發中心。
 
亞馬遜的自駕技術布局以投資為主,選定最後一哩配送的小型運貨卡車為優先試驗標的,然而,考量亞馬遜沒有自製汽車,亞馬遜轉而投資具備彈性架構的電動卡車製造商RIVIAN,並分別在2月與9月投資自駕新創AURORA和駕駛互動遊戲設計公司DRIVERTIME,企圖為語音助理ALEXA切入自駕領域鋪路,搶攻自駕商機。
 
特別的是,自動化移動載具的併購或投資幾乎都是今年完成,只有一家是今年發表SCOUT機器人後,才被間接找出2017年已默默收購自動導引車(AGV)新創業者DISPATCH,而在室內物流自動化方面,亞馬遜收購協作型的揀貨AGV新創CANVAS並投資法國堆高機AGV新創BALYO,期望全面導入物流倉儲的高度自動化作業環境。
 
2012年亞馬遜收購AGV廠商KIVA SYSTEMS後,開始大量導入AGV到自有的物流倉儲中心,採用的規模也從起初的1000台、擴增到目前超過20萬台,成為改善揀選流程協作的典範案例。但是亞馬遜經過多年的發展,AGV創新範圍多在對接物流管理系統、大規模協作控制,直到今年才推出兩款新的AGV設計,以及展開堆高機AGV的合作研發,腳步似乎略慢於中國,能否延續過往優勢、以堆高機AGV再創新的物流自動化典範,值得持續關注。
 
熱衷申請專利的亞馬遜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一鍵購買」,從1999年獲得專利以來,牽制電商業者使用權長達18年之久,因此亞馬遜要做的是能夠結合自身特點,應用無人機、自駕車、機器人等載具解決最後一哩配送的複雜情境,再度創造如同「一鍵購買」的恆久優勢。
 
由亞馬遜物流自動化併購與投資動向,可觀察到2019年新興投資主要投注在運輸載具,尤其是自動駕駛、導航定位技術,能涵蓋「最後一哩配送」的自駕車(公路運輸)、機器人(公路運輸)和無人機(航空、海運)、自主移動機器人等,以前述字詞做專利檢索分析,亞馬遜絕大部分的專利來自於無人機,相關的飛行動力系統、飛行控制系統、數據分析與計算的專利量逐年成長,也讓亞馬遜在無人機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由自動化載具開啟貨物配送後,牽涉到諸多技術、專業領域知識,以及最後送到消費者手上的人機互動介面設計,無人機航行任務可分為升空路徑淨空、閃避飛行物體、降落路徑淨空、降落地標籤搜尋、快遞區域淨空,然後依照降落與否分成著陸置放與投遞,亞馬遜的多元數據感測融合,多著墨於閃避障礙物、強化無人機決策等,期望提升整體安全性,往無人機商用持續布局。
 
配送過程有相當繁複的運輸決策因素,人類具有足夠彈性的反應能力,然而對於自動化載具而言卻有相當的困難度,需要考量時間、成本、安全,以及距離遠近、塞車或天氣變化等,亞馬遜近年在交通路線決策判斷的專利也有漸增的趨勢,估計未來亦將逐步補足道路、空中情境的因應方案,至於無人機著陸置放需要著陸再起飛,添增更多耗費能源的流程,只要不是貴重、易碎物品,大多會採用空中投遞,亞馬遜也申請緩衝降落套、繫繩放包裹,或是設置家外接收裝置等專利。
 
無人機的地面發射或起飛都需要耗費大量能源,因此也有應用飛艇作為空中物流中心,飛艇上的無人機直接裝載商品,再「飄」送到消費者手上,當飛艇飛到球賽、演唱會現場附近,消費者就能從手機下單,立即收到商品,當飛艇貨櫃的庫存量見底,無人機也能自動從鄰近物流中心搬運商品物料補充庫存,隨時快速回應消費者需求。
 
然而飛艇可能受限航空法規,無法隨時隨地飛行,擁有商業配送執照的無人機就能靈活出勤快遞,亞馬遜因此提出多項設計來改變,包括物流中心「起飛站」、「碼頭」設施,試圖讓無人機、機器人完成有效率的投遞,像是神似「蜂巢」的多層式無人機專用物流中心,外觀設計為高樓除能融合城市景觀,更重要的是讓無人機加快起飛配送流程;此外,亞馬遜結合仿生觀念,規劃讓無人機像鳥類停駐路燈的系統也是同樣道理。
 
亞馬遜很清楚,一旦宣布自己是物流服務商,將會成為UPS和FEDEX的競爭者,然而亞馬遜陸運和傳統空運的運輸網路遠不及UPS和FEDEX,尤其是流程和成本相當高的最後一哩配送,亞馬遜因而期望以無人機以及相關衍生的新型商業模式,從「制空」來搶食兩位競爭對手「制地」的快遞市場大餅,不過面對美國航太管理署(FAA)陸續核發無人機快遞許可證給WING和UPS,亞馬遜遲遲領不到許可,動向有待觀察。
 
最後一哩配送涉及許多對象和複雜情境,屬於快遞過程中最耗成本的流程,也是亞馬遜最想透過自動化解決的挑戰,從專利分析能發現,亞馬遜核心觀念是強化載具彈性協作與搭配,讓集貨的倉庫或物流中心能夠移動到更接近消費者的地點,在無人機的溝通和策略選擇、物流倉儲的新設施,甚至到家用裝置的整備度,以及衍生的新商業模式等面向,皆有著墨,或許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很快就能享受到如此便利的生活。
 
(本文刊登於2019/12/08 工商時報 A9版)
關鍵字: 電商 ; 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