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引燃教育投資大戰 帶動教育科技發展新趨勢
軟體
瀏覽數:8906
發布日期:2019/08/25
掌握新創融資是觀察產業領域發展趨勢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關鍵區域市場新創投融資件數、金額、方向等,2018下半年至2019年全球教育科技出現多件重大投資案,並特別集中於美、中兩國,獲投超過1億美元的案件達10件,如美國線上學習平台COURSERA(1.03億美元),提供開發中國家IT人才招募、訓練與外包公司ANDELA(1億美元)、中國線上學習平台掌門一對一(3.5億美元)等,獲投新創也反映出教育科技的發展趨勢。
 
美中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都有差異,對教育的認知與理念亦大不相同,智慧學習的新創投資也因此呈現迥然不同的發展方向,美國近年的教育投資焦點逐漸轉移至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中國則由於政策支持與人口紅利,K-12(幼稚園至高三)正處於起飛的風口浪尖。不過,進一步比較2018年美國與中國智慧學習前十大融資案件,可發現個性化教學服務在兩個市場皆受到資本市場青睞,展現的服務型態卻不盡相同。
 
以線上真人一對一、小班制的輔導服務來說,中國教育新創鎖定較低的年齡層,以4到18歲兒童與青少年為主體,提供的教學科目也以考試導向為主(外語、才藝及學科),並且相當重視學生學習成效,利用AI、大數據技術反饋,作為家長掌握學生學習狀態、老師調整教學的參考。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人才轉型議題。新興科技(如:人工智慧、雲端運算、物聯網等)帶動產業的轉型,改變企業內部體制、職務分配,並創造新的人才需求,未來要如何招募或培訓關鍵人才,是所有產業、企業亟需思考的課題。
 
美國身為領導全球科技與新創的國家,高科技專業人才需求量相當大,但美國教育體系卻無法提供相應的人力,根據世界經濟論壇調查,2016年美國STEM科系(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畢業生約有56.8萬人,排名全球第三,與全球第一的中國STEM科系畢業生人數差距高達約8倍(470萬人),人才供需間呈現極度失衡狀態,伴隨數位轉型浪潮,問題更加激化,美國教育新創ANDELA、DEGREED、LAMBDA SCHOOL等嗅到背後絕佳的發展機會,大舉投入職業╱終身教育領域,並從不同的面向切入提供差異化服務,如:銜接就學與就業、提供企業訓練途徑、自我加值學習等,在短時間快速成長並得到投資人的矚目。
 
教育科技新創公司雖說是以教育為核心,但底層技術卻是引領一家公司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如果能在相似服務的競業當中,提供更精準、個性化的行為分析、預測或推薦等,並得到讓客戶滿意的結果,自然會提升用戶的體驗感與滿意度。
 
因此,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日臻成熟,使用門檻大幅降低,教育新創業者得以強化底層演算法技術,期望達到為既有服務加值的目標。觀察2018下半年至2019上半年美中兩國教育科技新創業者中,獲得鉅額融資的業者未來將大筆資金投入技術開發或技術人才招聘,強化既有服務水平,如:為學生快速找到最合適老師、優化機器學習技術,支持更細緻的自適應學習服務等。
 
此外,近幾年教育新創投資不論交易件數或融資金額都呈現爆發性的成長,顯示資本市場對人工智慧應用於教育領域的興趣日漸濃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亞洲教育新創導入人工智慧的程度,從中國重要的融資案件來看,幾乎所有獲投企業(包括DADA、作業盒子、猿輔導、洋蔥數學等)都標榜「人工智慧」服務,如:智能個性化輔導、智能題庫、影像辨識捕捉學習反應、智能圖像辨識等。
 
中國教育新創對於結合新興科技採取的積極態度,除了技術突破、資料來源充足外,中央政府傾力推動也有密切關係,2018年前後陸續頒布、實施新政策《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及《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都刺激企業投入新興技術開發,致使中國智慧教育產業掀起以人工智慧為噱頭的情況。
 
呈上所述,美中兩國在軟體系統的教育新創投資,亦分別將焦點放於高等教育及K-12教育領域,即便服務範疇南轅北轍,這些創新服務仍具備相似特性:簡化操作介面、學習或行政流程,提供更個性化、彈性的機制,更重要的是,即時覺察當代社會教育情境痛點,提供有效且優於現況的解決方案,才能讓新科技應用真正落實到實際場域當中。
 
舉例來說,中國教育新創作業幫從亞洲升學主義文化至關重要環節「考試」切入,最初先提供「拍照搜題」的服務,讓學生在任何時空都可以搜尋到與考題相應的解答,將原先優質但數量稀少的教學資源,與三線到六線城市的高中、國中、小學生分享,接著開發進階的加值服務,如:直播教學、一對一輔導,並擴充個性化題庫,完善考評工具的服務體系。
 
展望未來,美國與中國教育科技發展將會持續主導全球智慧學習產業發展走向,近期皆積極擁抱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分析技術,以及應用程式跨載具、高彈性、簡化流程等特質,為教育場域提供更個性化、更精準與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本文刊登於2019/08/25 工商時報 A9版)
關鍵字: 教育科技 ; 新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