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助理主宰智慧家庭?
資訊電子產業
瀏覽數:7337
發布日期:2019/05/12
智慧家庭發展至今已超過二十年,早期因為無線網路環境尚未完善,連網產品需額外拉線,安裝不便。再加上各智慧家電產品標準不一,無法互通,加上操作不便,故未能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目前無線網路環境已大幅改善,且在物聯網概念帶動下,預期未來家庭連網產品將持續增加。
 
過去在談論智慧家庭時,常多爭論何者會成為智慧家庭的中心?智慧電視?個人電腦?智慧機上盒?遊戲機?智慧音箱?甚至於智慧家用閘道器(GATEWAY)?這些都是以硬體產品思維在探討智慧家庭的樣貌,遙控器或智慧型手機皆只是操控家電產品的介面。
 
然而,當語音助理深入各硬體產品中,並藉由人工智慧不斷進化之際,真正具備解決消費者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反倒是軟體服務,硬體產品成為呈現結果的介面,例如:智慧時鐘讓消費者無需手動調整時鐘以因應日光節約時間。
 
雖然目前大多數人使用智慧音箱播放音樂,詢問簡單問題或設定鬧鐘,而不是控制智慧家庭產品,但未來使用語音控制智慧家庭裝置將是主流。因為自然語言的便利性,讓消費者可以動口不動手,此特性對高齡社會而言,是一大優勢。對於銀髮族而言,語音輸入免去學習科技產品的恐懼感,也減少手抖輸入錯誤的挫折感。
 
著眼於語音助理未來的影響力,GOOGLE、APPLE、SAMSUNG、小米等廠商皆積極將自有的語音控制系統與第三方開發商合作,以擴大自有生態系。相較於AMAZON提出「銷售超過一億台內建ALEXA的裝置」,GOOGLE在2019年CES展上表示GOOGLE ASSISTANT已經在超過十億台裝置上被使用,活躍用戶成長四倍。雖然這數字大多源自於ANDROID裝置(多數為智慧型手機),但目前支援GOOGLE ASSISTANT的智慧家庭相關產品已超過一萬款,包含門鎖、空氣清淨機、燈泡等。
 
除了持續和第三方製造商合作拓展智慧生態系統外,AMAZON與GOOGLE持續開發語音助理相關功能,AMAZON在2019年1月累計在美國推出之語音助理應用程式-AMAZON SKILLS數量在一年內成長2.2倍,而GOOGLE ASSISTANT相關應用程式亦成長2.4倍。就APP應用類型而言,雖以教育與遊戲為大宗,但家庭相關應用亦名列前茅。預期在支援語音助理裝置量逐步增加之際,將吸引更多軟體廠商投入開發相關應用程式。
 
語音助理的影響力持續擴大,未來將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家電採購行為。一般消費者在採購家電產品時,品牌為重要考量。然而,消費者在購買智慧家庭裝置時,他們將會考量該裝置能否與AMAZON ALEXA、GOOGLE ASSISTANT和APPLE SIRI等語音控制系統相容。
 
因應此變化,家電廠商多數採取多方押寶的狀態,如LG在2017年率先與AMAZON合作,推出支援ALEXA的智慧冰箱,而後LG陸續與GOOGLEASSISTANT整合,甚至將支援APPLE智慧家庭平台HOMEKIT(支援SIRI);而GE的智慧冷氣亦可與APPLE HOMEKIT、AMAZON ALEXA及GOOGLE ASSISTANT相容。
 
預期語音助理將內建於更多家用產品中,包含音箱、電燈、冷氣、電視等,讓消費者可聲控,免去尋找遙控器的不便;甚至於延伸至車上,讓車與家之間無縫連接。
 
對消費者而言,利用聲控可提供便利性,但使用語音助理的最大隱憂仍在於個人隱私。語音助理二十四小時隨侍在側,同時也意謂其全天候接收訊息。家庭屬於私密領域,大量資訊上傳雲端,以提供機器學習,回饋家庭用戶提供更貼切的服務。然而,一旦資料遭不當使用,將嚴重損及消費者信任。
 
針對語音助理提供者而言,目前持續強化語音辨識率,可聽得懂不同腔調的發音。語系上,目前語音助理仍以英文為主,廠商積極開發其他語系,如日文、中文、西班牙文、韓文等。除了聽得懂不同語系之外,語意理解則為軟體開發更艱難的挑戰。
 
目前語音助理系統已為國際大廠所把持,台灣廠商難以開發自有系統得與國際大廠競爭,而需以合作策略,共同擴大市場。除了硬體產品代工與零組件供應外,在地化的軟體與服務為大廠所欠缺,為台灣廠商可以切入的利基。
 
(本文刊登於2019/5/12 工商時報 A9版)
關鍵字: 智慧家庭 ; 語音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