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趨勢帶動零售樣貌大變革
資訊電子產業
瀏覽數:9603
發布日期:2019/03/31

受限於4G技術架構,當前數據傳輸速度或訊號穩定上仍嫌不足,而未來資料量更為龐大、網路流量快速成長,將對現有通訊架構形成挑戰。不僅如此,當大量終端使用者集中小區域上網時,回傳網路與核心網路傳輸的過度壅塞,也讓應用服務受制於4G效率而無法達到更好表現,

然而,優異的智慧零售創新服務體驗,對通訊架構有嚴格的要求,現有4G難以回應,這也是5G能夠使力並且促進零售創新變革之處。

根據國際標準組織3GPP公布的5G通訊技術標準,相較3G與4G,5G可同時滿足增強型行動寬頻(EMBB)、超可靠低時延(URLLC)與大規模物聯網(MMTC)三大應用場景。

從5G大頻寬、低時延與廣連結三大特性來看,零售將有以下五點關鍵轉變:

●速度即為收入,5G帶動高順暢線上商品瀏覽促進消費:目前消費者對網頁下載時間容忍度越來越低,等待越久、越容易放棄購買,而零售商損失越多。2018年GOOGLE分析全球213國家地區、1,100萬個網頁廣告,研究顯示4G服務下,每個網頁平均下載時間為15秒,若等候時間超過3秒,近半消費者會選擇跳離網頁。由大小基站協同合作5G網路,大頻寬與低延遲可顯著改善消費者線上購物體驗提高轉化率。

●5G搭配邊緣運算,助力AR╱VR實現虛擬體驗服務:2018年芬蘭奧盧大學研究發現,延遲率需小於10毫秒方能達到理想的AR╱VR體驗,理論值為25毫秒的4G網路,零售虛擬體驗效果當然不佳,以4G網路的虛擬試衣為例,3D掃描身體輪廓、服飾套用並反應消費者動作,需要較長時間,當顧客身體擺動動作過大,人體與衣物疊合就會跑位,此外,人們頭戴VR顯示器虛擬購物時,轉頭時VR影像難以跟上,時間一久也易頭暈不適。而5G搭配邊緣運算、減少數據往返雲端時間,未來可大幅優化虛擬體驗服務品質,改善延遲率影響體驗的缺點。

●5G網路促成影像資訊即時分析,助攻個人化精準行銷:5G讓影像傳輸更高效,還能將影像辨識、顧客地理位置定位等即時數據整合後端CRM系統,做到即時性DATA-DRIVEN個人化推薦,透過整合消費者全通路歷史購買紀錄、實體逛店與線上網頁瀏覽足跡等,以AI透析個人化偏好與需求,讓零售商可更精準地投其所好。

●零等待快速結帳支付:5G網路速度預計將比4G快10倍,且具備最小延遲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延遲時間從50毫秒減少為1毫秒以下,無論是行動支付或生物辨識感測支付,消費者幾乎無需等待即可完成結帳。

●零售通路各種設備大量聯網,5G服務與物流機器人興起:5G廣連結特性將可支援大量設備間的溝通與即時監控,優化零售通路的人、貨、場,門市各項終端裝置,如無人貨架、電子貨架標籤、智慧購物車、互動式電子看板、服務機器人等,到後端倉儲物流與庫存管控,都能以設備聯網與數據共享來提升營運效率。目前零售5G試驗多集中於智慧機器人項目,如2018年韓國電信業者KT在首爾測試全球第一台5G咖啡服務機器人,以店內5G行動熱點連網、人臉辨識判別消費者身分,配備語音辨識可接受顧客語音點單並煮咖啡,2019年中國最大電信業者中移動與華為,亦於上海虹橋車站內部署5G智慧機器人,提供迎賓、送餐、諮詢與導購,而日本樂天集團也積極與諾基亞、英特爾合作測試5G物流機器人貨物自動交付,期望透過整合自動物流系統完成零售最後一哩路,送貨到府。

未來我國若欲發展5G智慧零售服務,應奠基於目前成果後再視情況投入更多,如全家科技店,及2018年起經濟部偕同地方政府與產業,共同投入在地智慧零售應用,業者們整合視覺影像數據進行商品辨識、自助結帳、客源與人流分析,運用通訊技術精準定位商品、推車與顧客,建立從消費端行銷到後勤倉儲物流系統的整合平台;此外,亦於苗栗、新竹、台中、雲林、嘉義、台南等縣市,結合智慧販賣機、導覽機器人與多元支付系統等,來推動智慧商圈與無現金校園。樂見我國業者未來能從既有已著墨的服務應用切入5G零售規劃,打造創新購物環境,帶動我國消費力以創造經濟循環。

(本文刊登於2019/03/31 工商時報 A9版)

關鍵字: 5G ; 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