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資安疑慮,AIoT同受牽累
資訊電子產業
瀏覽數:6503
發布日期:2019/03/24

美國等先進國家拉高5G通信網路的資安疑慮,以及對部分網通產品進行封殺等動作,情勢雖像針對特定廠商的事件,但也將影響或加強許多企業與消費者,增高網路資訊安全意識,提升「不喜歡」商業情資或個資隱私被收集或被保留於廠商服務雲端」商業情資或個資隱私被收集或被保留於廠商服務雲端不僅5G暗藏可能的資安問題,過往或未來具連網功能的IoT、AIoT產品與App服務,設計上均朝向收集部分用戶資料、掌控軟韌體升級、必須連線廠商伺服器才給服務、維持長期會員線上服務關係等方向進行規劃。這些設計布局有利於廠商經營發展與產品改良;對消費者而言,相對有些「 資訊不對稱」、「敵暗我明」的劣勢處境。

因此2018年歐盟端出嚴格新版個資法GDPR,接著有美國對中國大陸廠商進行阻斷與禁用,更敲響通信網路與AIoT產品服務的資安問題考量。國際資安風聲鶴唳,也將影響眾多網路相關產品服務的消費與檢視。

近年產業偏好將IoT擴大描述為AIoT,擴大出來的功能價值叫做「AI」。目前的「AI」功能意謂著更多的「連線總部」(傳輸資料)與「在地學習」(收集資料),在有網路資安疑慮與嚴格個資法規管理下,不見得擁有「AI」字眼就比較吸引消費者或企業青睞。

AIoT產品與個人行動裝置上的App服務,理論上擁有更長時間的線上收集與學習能力,加上網路產品能不斷自我升級,隨時可能升級變成另一個功能等級的新怪物。

因此太聰明且自主的網路產品,消費者、企業用戶、政府機關將感到可能「監視」與「收集」,以及不太明瞭的頻頻「升級」服務,如此會讓更多用戶「反感」資訊不對稱或高壓專制的網路服務。至於如何改善或撇清AIoT產品一定經常性收集資料與運用資料一事,除不去收集外,目前最快的方法就是表達高度誠意的宣示。

Apple公司在今年美國CES展場附近,就特意以超大型建物廣告刊出:「What happens on your iPhone, stays on your iPhone」,極力擺脫智慧手機功能或服務,能多角度收集個資與可能提供個資運用的普遍迷失,同時也暗喻其他品牌的個資收集疑慮,成為近期經典宣示案例。因此在設計未來AIoT產品時,宜盡量降低資料一定要上繳廠商雲端中心進行運算後的服務形象,以及避免高度集權專制的軟體升級管控。雖然這種規劃是當前多數網路產品共同的設計手法與獲利模式主流,但若能在5G資安風聲鶴唳、民眾漸反彈高頻度升級服務與精準投放廣告等活動下,造就一股新網路產品設計「清流」,從中亦可獲得產品差異化新價值。

例如嘗試將部分產品線或版本設計成可區域網路或封閉網路中運作的產品,也盡量「以客為尊」,規劃可賣斷型產品,或提供較自由民主、可自主決定是否要線上升級的設定介面。

目前網路資訊產品的經營策略太過一致,先收集再說、放自家伺服等。

此時鶴立雞群,反其道而行的產品設計,可突顯廠商接地氣,以及插旗網路上中立的服務用心,有益在網路世界中快速建立良好品牌形象。否則在網路大者恆大發展下,中小廠商或新創業者難與大廠匹敵,唯在產品差異化與品牌形象上逐步奠基成長,走出不太相同的路,服務目前或未來消費者與企業用戶對資安有考量新客戶,會是不錯的切入空間。

(本文刊登於2019/03/24 經濟日報 A11版)

關鍵字: 資安 ; A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