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99事件看臺灣後3G時代電信產業新競局
智慧科技暨網通
瀏覽數:8167
發布日期:2019/01/20

我國行動通訊服務用戶市場已達飽和,近年來行動用戶數更持續下降。至2017年底,行動用戶數、普及率分別為2,865萬、 121%。面對用戶規模縮減狀態加以業者間提供之行動服務未有獨特性,電信業者常以促銷性低價資費吸引用戶。

進入2018年因應3G執照將於年底屆期,為維護3G用戶權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在2018年初即曾要求電信業者在不損及用戶權益的前提下,提出換約方案,資費方案所提供的服務內容,應等於或優於原先方案的服務內容,以利3G用戶平順移轉4G。在市場環境嚴苛、主管機關要求下,3G用戶升級4G換約之際,電信業者之間就用戶保衛戰可說出招頻頻。

去年4月底遠傳與Line攜手,推出Line Mobile的通信服務,以299至499元的價格,提供不同網速的吃到飽服務,是開啟499之戰的導火線。5月初,中華電信完全開放499資費申請資格,開啟499之戰的第一槍,從賽局理論著名的囚犯兩難困境來看,台灣大哥大勢必得跟進才能抑制市場的傾斜,同時五大電信業者中的「兩小」:台灣之星與亞太電信亦提出相對應的低價與彈性方案,造成資費大戰愈演愈烈。

回顧先前2G執照中止之經驗 ,主要電信業者花費很多人力、行銷、客服資源,引導2G用戶進行移轉。由於3G執照至2018年底屆期,同時不再展延,電信業者有拖延不得的壓力。因此電信業者499資費之戰有相當程度是業者未雨綢繆,針對3G屆期之事提前做準備。特別是去年初3G用戶仍高達600萬,誰能將3G用戶轉換至4G,甚至吸引競爭對手用戶轉換陣營,至關重要。

由於3G用戶多是屬於對資費敏感度極高的族群,因此利用499元相對高C/P值的資費,可對此族群起到吸引效果。因此在499之戰後,各業者其3G用戶轉向4G的轉換比率,甚至是否拉攏對手用戶,成為重要觀察點之一。

就499事件之後國內行動通訊服務用戶數變化,發現二個月內整體用戶數增加23.4萬,從2018年4月底的2,871.1萬到6月增至2,894.5萬,普及率增加1個百分點達122.8%,代表部分用戶受到低價資費吸引,增加門號持有率「一用戶同時擁有兩個(含)以上的門號」。

此次499之戰另外一大看點是,龍頭中華電信向競爭對手低價搶客的反制,台灣大哥大與遠傳為抵禦中華電信的進擊,在第一時間採取相同的降價措施。然而,三大電信的競爭卻苦了台灣之星與亞太電信。

台灣電信產業長期維持三大兩小的格局,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及遠傳長期維持相對穩定市占率,合計約85%,兩小的台灣之星及亞太電信因用戶數弱勢,處於長期虧損。從3G世代起,為積極爭取用戶,台灣之星與亞太電信運用積極的資費組合,搶攻資費敏感度高的用戶,進入4G世代亦是如此,近期逐漸顯露成效。台灣之星至去年2月,用戶突破200萬關卡,同時創下連續42個月攜碼淨流入的紀錄,若能持續成長至225萬,有望去年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 EBITDA)轉正,2019年開始轉虧為盈。

499事件後,觀察各家電信業者用戶數變化,最大贏家為中華電信,成功停止用戶數不斷流失的狀況,且用戶數是所有業者中增幅最大。去年第2季中華電信用戶數較前一季比增加12.3萬,台灣大哥大、遠傳則小幅增加,其他電信業者用戶數則增加10.8萬,增幅已較前一季縮減。由各電信業者用戶數增減可知,499低價競爭確實帶給二線業者成長的壓力,而龍頭業者中華電信挾其龐大資源、市占第一之優勢參與低價競爭,效應不可輕忽。

(本文刊登於2019/1/20 經濟日報 A12版)

關鍵字: 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