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區塊鏈看我國再生能源憑證發展契機
產業趨勢前瞻
瀏覽數:4918
發布日期:2018/01/14

最近全台籠罩在PM2.5的空汙陰霾之下,近日更有「反空汙大遊行」之活動,也顯示出「全球暖化」的風險已迫在眉睫,台灣仰賴化石燃料的能源供給也正面臨嚴峻的考驗。推動我國能源與產業低碳轉型,已是刻不容緩。

「發展再生能源」是我國近十年來重要能源策略方針。為促進再生能源發電業之投資與建置,2009年起制定《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以差額補貼方式由政府以保證優惠價格,躉購再生能源發電電力20年;同時推出「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行動計畫」,強化國內綠能產業之研發投入;2012年起相繼推出陽光屋頂百萬座、千架海陸風力機等計畫,鼓勵再生能源設置與推廣應用。

「電業法」修法通過,期望透過包括綠電先行(再生能源優先併網)、再生能源直供╱轉供等具體政策與配套法規,加速我國邁向「電業市場自由化」之里程碑。隨著電業市場鬆綁,社區型╱分散型電網將成再生能源應用的另類途徑,也意味將催生新型態的「生產性消費者」,即「同時生產與消費電力」之家戶。

為配合「電業法」對「全民電廠」之情境規劃,在原有之再生能源躉購制度外,政府推出「自願性再生能源憑證」,並發行首批268張憑證予「自發自用」之再生能源設備使用者,至去年8月累計發行3,442張,並於9月促成首宗P2P之憑證交易,積極催生綠電憑證市場。

然而,綜觀我國仍處於萌芽時期之綠電憑證市場,交易平台工具尚未齊備,須仰賴政策性之供需媒合,且對綠電設備之查核與事後驗證機制仍缺發系統性之作法,都是目前綠電憑證市場亟需解決之難題。決策者除應持續開發綠電憑證之供給與需求,應透過提升憑證附加價值、資訊揭露、媒合平台等工具,促成憑證交易,最終以市場機制取代政策媒合,完善綠電憑證市場。在實務做法上,搭配「智慧電網╱電表」之布建,可進一步導入「區塊鏈技術」,做為處理綠電憑證之認證、交易等操作程序解決方案。

根據近期市場資訊,由區塊鏈技術產生之虛擬貨幣BitCoin價格連創新高,飆破18,000美元,其「去中央化」、「加密」、「可查核」、「數位化」等特性,可降低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也可降低交易與監理之風險,成為市場上受歡迎的投資標的。根據PwC (2016)研究,除金融領域外,目前區塊鏈技術於其他領域如數位身分認證╱加密、所有權認證、服務或商品評價、網路基礎建設等也有相當之開發應用,因此「綠電憑證市場」或可成為下一個應用區塊鏈而蓬勃發展領域。

國際上已有結合區塊鏈技術之「綠電憑證市場」,2014年太陽光電市場首次出現「太陽幣」(SolarCoin),在其平台上,每100萬瓦的太陽光電發電量,可兌換1個太陽幣,供太陽能發電(業)者「無償」取得。SolarCoin設計,預計40年間共發行975億之太陽幣,即相當於97.5兆度之太陽光電發電量。

截至2017年初,已約有3,400萬太陽幣在市場上流通,並以每周約5,000太陽幣之速度發展,發行遍及23個國家。現已有電力公司接受用戶以太陽幣付款,並獲國際再生能源總署及歐洲太陽能等國際組織背書。為加速推動我國綠電憑證市場發展,政府應加速建立憑證交易平台,另配合我國智慧電網與智慧電表產業進程,利用我國於ICT產業之優勢,導入IoT與區塊鏈技術、智慧契約等措施;在法規面須釐清與綠色電價、躉購費率、溫室氣體排放權等制度應如何配合,以完整之市場機制運作。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 2018/01/14 A12版)

關鍵字: 再生能源 ; 綠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