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夏合體 台日合作新挑戰
產業趨勢前瞻
瀏覽數:3484
發布日期:2016/04/06

鴻海與夏普在4月2日簽約,為漫長的鴻夏戀畫下完美的句點。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對夏普展現了緊追不捨的精神,雖然中間有些波折,但在雙方達成投資金額減價、投資股數不變、簽約後立即付保證金、延後收購銀行特別股、追加融資額度以及銀行展延貸款等幾項共識後,最終擊退代表日本政府扮演救世主角色的產業革新機構,接手夏普的重整。

以台灣一家成立42年的公司,能夠購併在日本擁有百年歷史,且曾經為其國人引以為傲的高科技公司,絕對是台灣科技產業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其成敗牽引著台、日產業合作未來的想像,以及台灣產業是否能夠藉由台、日合作更上層樓,值得國人給予更多的關注與祝福!

基本上,鴻夏合作綜效若能有效發揮,不僅可以消除日本產業及社會對台灣公司領導日本企業的疑慮,也有機會為台、日合作建立一個新的典範,強化各界對台、日合作的信心,觸發更多台、日企業尋求互補合作的機會。

尤其日本電子產業這幾年狀況大多不甚理想,未來鴻夏合作有好的結果,台灣企業策略性投資參與日本電子科技公司經營的機會將大為提高,而更多擁有不錯研發技術的日本中小企業也將更願意與台灣合作,成就台、日產業的雙贏;但若整合困難,無法產生綜效,日本產業將更為退縮,甚至讓韓國趁虛而入,這對台灣產業未來的發展,將產生不利影響。

不過,當鴻海完成收購夏普後,艱鉅的挑戰也隨之而來,首先是企業文化的融合,一家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商,成功靠的是速度與彈性,決策果斷迅速;一家是百年老店,在研發創新上雖有獨到之處,但講究集體決策,市場反應緩慢,鴻海如何有效帶領這些有自尊的沒落貴族,進而發揮應有的戰力,是首要課題。

其次是技術競爭力是否能有效提升。據了解,三星集團的OLED技術自與NEC合作以來,迄今至少已有10幾年的歷程,近年來也有不錯的進展,但夏普內部對OLED事業的著墨極其有限,加以近年財務吃緊,以OLED產線建構動輒需要30、40億美元的投資門檻,誠非夏普所能負荷。鴻海收購後,是否真能從夏普處取得足以挑戰三星集團的OLED技術,並將成功開發OLED技術及量產的時間點提前,也值得觀察。

最後,鴻海的專長是否能夠在夏普的品牌操作上發揮角色,也是觀察焦點。作為一家品牌公司,夏普在市場拓展上所開展的價值活動是非常長的,從產品構想、使用者調查、行銷策略的思考等,都經過層層的分析決策,與鴻海彈性快速的作風截然不同,如何擷取彼此的優點,以擴大未來的市場,也是重要議題。

(本文刊登於2016/4/4 中國時報A10|時論廣場)

關鍵字: OLED ; 海外併購 ; 台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