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網站電商?印度兩大本土電商的App購物角力
軟體
瀏覽數:4206
發布日期:2016/01/13

印度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快速,政府為扶植本土業者,至今仍限制外商不得直接在本土販售產品,僅能以B2B2C(Business-toBusiness-to-Customer)的市集平台營運,使國際大廠如Amazon在當地發展受限,不過這樣的舉措確實給予本土業者更多的發展空間,得以進行更多嘗試。

2007年成立的Flipkart原本以販售書籍起家,2010年後陸續增加影音、3C等多元產品,近幾年一直是印度水平型(或稱綜合型,即網站以多類型產品為主)電子商務的領導業者。2010年成立的Snapdeal則是本土第二大業者,本身亦為水平型平台,近年更大量收購本土中小規模的垂直型(以特定類型產品為主,如服飾、體育用品專賣等)電商業者,擴充產品類型。

與一般成熟市場的特性不同的是,因印度固網普及率低,多數網路用戶透過行動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腦上網,個人電腦的角色並不吃重,約有7成以上購物訂單來自行動網路,故行動電商一直是近年業者發展的重點方向,是當地市場的特色。

2015年9月,Flipkart執行長Sachin Bansal在全球行動網路大會(The Global Mobile Internet Conference)中指出,為了迎合印度本土消費者的使用習慣,Flipkart已在過去一年內關閉了數個網站銷售介面,其中包含Flipkart本身的行動版網頁、Flipkart旗下的Myntra的電腦與行動版網頁等。做為Flipkart行動購物嘗試的先鋒平台,Myntra不再保留任何網頁購物的選項,使用者被強迫下載其App,並透過App購物。事實上,削減電腦與行動版的網頁設計與網站維護,對電商業者而言確實可省去部分成本,特別是大多用戶已不再使用網頁瀏覽商品,則人力可更專注於增強App的使用者體驗。從行動App的使用特性來看,如廣告推播、優惠、搜集使用者位置、喜好、搭配金流方案等功能,都與過去網頁版的購物介面顯得更為便利,業者得以更明確地掌握個別消費者的習慣、去過的場所、使用的時間等資訊,針對不同客群進行精準行銷,例如在消費者觀看球賽、商場逛街、看完電影時,推送相關產品優惠以刺激消費慾望。

不過,相對Flipkart的激進嘗試,Snapdeal的共同創辦人Rohit Bansal則表示,Snapdeal雖然早有75%訂單來自網路,但不打算強迫使用者非得採用App購物,特別是Snapdeal仍有許多早先開發的重要客群來自電腦購物,完全拋棄他們將是不友善的決定。Snapdeal強調,平等與多元的存取模式是該公司發展電子商務生態系的重要策略,目前印度只有2%的人口使用電子商務消費,有更多未開發的族群是其發展的目標,且Sanpdeal有7成用戶來自非主要城市,因此除保留網站購物外,Snapdeal更經營電視購物頻道,持續將觸角延伸至許多沒有網路存取的印度鄉村。

在兩大業者分道揚鑣的半年後,Flipkart在2015年12月無預警地又開啟了Flipkart與Myntra先前關閉的網頁,唯未提供購買功能,僅呈現下載App的聯結。Flipkart對此舉未表示原因,不過外界推測,Flipkart完全停止網站服務的作法,可能一定程度地影響了既有客群。

觀察當地各大論壇的網友評論,許多原本偏好在Flipkart消費的族群被迫改變,轉移至Snapdeal消費。另根據Google消費者洞察報告的統計,部分由電腦轉移至行動購物的消費者依然難以適應在小螢幕上完成購買,這些消費者希望能觀看更詳盡的商品資訊、並進行比價,一部份消費者則因行動裝置效能不足,開啟網頁緩慢而感到不習慣。由這些限制來看,Flipkart預計2016年停止所有網頁服務的計畫可能將被延後。

不過,就新興電子商務市場來看,許多年輕一代的消費者首次接觸的電子產品就是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對他們而言,不存在從電腦購物轉換為行動購物的問題,因此,電商業者放棄電腦網站開發的作法實不難理解,但如何在硬體受限的行動裝置上,開發滿足消費者體驗的介面,將是未來決勝的重點之一。此外,印度仍有逾9成人口尚未接觸電子商務,無論網站、行動App、電視、簡訊,或更多元的管道,在這塊擁有12億人口的市場,都是值得嘗試發掘的。

關鍵字: 電子商務 ; 印度市場 ; 行動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