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會合作,布局東協基礎建設智慧化契機
產業趨勢前瞻
瀏覽數:1973
發布日期:2015/12/16

歷經近40個年頭,2015年11月22日第27屆東協峰會落幕,東協10國宣告「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AEC)時代將於2015年12月31日正式來臨,整合後的東協將形成一個擁有6.3億人口(僅次於中國,超越歐盟、日本、美國),GDP總和超過2.6兆美元的經濟板塊,於東協區域內的人員、貨物、資金及服務將可自由移動與流通,且預計到2020年時東協經濟共同體的GDP規模將達到4.7兆美元,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

然而,東協的區域經濟整合發展,並非一蹴可及,也非齊頭並進,根據日經《東協的未來2014-2025》報告指出,2000年的東協都市化程度約達到40%,預計到2025年時東協都市化程度將達到50%,同時將出現6個人口達500萬以上的大型城市,包括:雅加達(印尼)、仰光(緬甸)、馬尼拉(菲律賓)、新加坡(新加坡)、曼谷(泰國)、河內(越南)等。因此在可預期的未來,東協多數的國家都將面臨龐大的公共建設、城市安全及城市治理的壓力,新興基礎建設的需求亦將湧現。

有鑑於此,為加強東協境內的鏈結性,近年來東協各地的基礎建設投資、園區開發案,亦十分活絡,道路修築、港灣與隧道整建、海陸及陸路運輸網絡的興建計畫也相繼提出,如:東協連結整體規劃(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MPAC)、寮國的道路發展長期計畫、印尼的都市優先建設區(Metropolitan Priority Area, MPA)再開發計畫…等。而各區域間的經濟廊帶、產業聚落、產業園區也逐漸成形,如第二東西經濟走廊、湄公-印度經濟走廊、緬甸土瓦經濟特區(土瓦港及公路為印度洋通往太平洋之通道)等。此外支撐相關產業發展的電網體系,也在先進國長年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的協助下可望逐一完備。

值得留意的是,東協各國的基礎建設需求,雖然起步較晚,但頗有機會呈現後發先至,一步到位型的發展型態。以路燈照明設備為例,便是以導入LED燈泡取代傳統路燈,而城市的開發則是以智慧城市、無線網路布建進行規劃。台灣有良好的ICT產業基礎,豐富的智慧城市獲獎經驗,在城市治安、防災救援、交通管理、醫療服務方面亦有具體的成果,面對此一重大發展契機,實有必要及早綢繆。

此外,東協國家的經濟實力並不如歐美日等國,對於優質平價商品的興趣較高,我國業者的經驗、產品功能與定位多也較符合此一市場區隔之需求。

至於行動方案部分:相較於電子產業的日新月異,公共工程建設的相對特色是較具時間的彈性與包容度。是以相較於直接參與各國工程標案的「正攻法」,透過較無政治色彩的跨國科研合作(例如暖化、減碳與節能議題),一方面吸收他國的先端技術,另一方面也藉此機會持續厚植我國科研團隊的海外網絡與經驗,以時間換取空間,徐圖日後參與各國重大建設的機會,相信應是更務實,也更能逐步滲透東協基礎建設市場的做法。而其成功的關鍵,則有賴政府外交、科研、產業與財金部門的通盤規劃與耐心經營了。

關鍵字: 東協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