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Uber爭議 看應用創新突破
產業趨勢前瞻
瀏覽數:2362
發布日期:2015/03/12

但也因其遊走在法律邊緣,爭議不斷,在其向全球擴張之際,造成傳統計程車業的衝擊和政府無法可管的尷尬。

也因為其適法性的問題,許多國家已開始進行管制或禁止。但即使面對嚴酷的困境,Uber向外擴展的速度仍勢如破竹,主要的支持力量即來自於消費者。

綜合觀察Uber整體的服務模式,可發現的確有其優勢:

首先,一般民眾只要透過App輸入乘車地點和目的地,就完成叫車申請;在系統完成駕駛媒合後,使用者可在手機的地圖上,看見要來載他的車輛,以一個亮點形式,逐漸向乘客的所在位置接近,乘客不需一直站在路邊觀望。

Uber的駕駛經過審查與篩選,且公開所有駕駛獲得的乘客評價,相對於傳統計程車缺乏對駕駛的背景掌握和管理機制而言,Uber的駕駛更能讓乘客感到安全。

因此,對於長期感到傳統計程車服務參差不齊而不滿的乘客,發現有新的叫車管道,且品質更加提升,費用並不見得高太多時,即興起躍躍欲試的想法,因此快速獲得大眾乘客的支持。

平實而言,Uber服務模式在法規上的確有許多需要釐清之處,在目前尚無法見容於現行法律規範下,其後續發展值得觀察。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此一創新除對想要有更高服務品質的客戶創造價值之外,對整體社會也有其正面的影響。

例如,傳統計程車業者遭到Uber的挑戰後,部分業者和駕駛也開始改善服務品質。

面對傳統計程車業如此的改變,廣大的乘客都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換句話說,由於創新應用的出現,反而促進傳統計程車業服務模式與品質的升級。

此外,透過全球通用的App和標準化服務流程,叫車者不需使用言語溝通,直接在App介面輸入乘車地點與目的地,預約車輛確認後即可在螢幕上看到車輛行進狀況。

這種沒有語言和地理位置隔閡的服務方式,非常適合一般人在國外旅遊時使用,如果各城市政府觀光政策主管機關,將這類服務納入管理,除了有助於提高計程車載客服務品質,也可提升國際形象。

基本上,科技應用日新月異,除Uber外,如Airbnb這類提供租屋共享服務、或者像Amazon及DHL正在實驗用無人飛機運送貨品到客戶家中、Google的Google 眼鏡及正在實驗的無人駕駛車,其應用範圍及領域在在挑戰傳統法規的框架及極限。

因此,就政府的角色而言,如何持續關注創新的科技應用,並透過法令的調整來因應科技的發展,而非墨守成規,讓民眾可以即時享受與先進國家人民一樣更方便、安心的服務,顯然是創造人民有感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新應用的導入過程中,如何投入足夠的資源,輔導受衝擊的產業加速轉型,提升市場競爭力,也是必要的舉措。

(本文刊登於2015/3/12 經濟日報 A19 |經營管理) 

關鍵字: Uber ;  App ; 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