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年大挑戰-人口負成長
產業趨勢前瞻
瀏覽數:1495
發布日期:2014/10/31

事實上在台灣過往的發展歷程中,從未經歷人口減少的景況,從民國初年的三百萬人,一路增長至目前的兩千三百萬人,因此,過往的產經發展與規劃的思惟,都在人口持續增長的狀態下進行模擬與推動,但就在不遠的未來,根據國發會所發布的最新消息,台灣即將於2022年開始面臨人口負成長的窘境。

從前,台灣處於人口增長的趨勢上,經濟活動熱絡,國家財政與稅收持續擴大與累積,帶動消費與投資增加,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較為容易出現。但到了人口減少的時代,經濟活動趨緩,年金、保險、醫療等社會保障負擔持續增加,消費需求相對減少,國家財政稅收減少。

以人口高齡化問題也相當嚴重的日本為例,日本是目前唯一一個60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30%的國家,並且自2010年起已經連續5年呈現人口減少,據估算,按照現在人口的遞減速度,日本人口到2060年將從現在的1億2730萬人減少到8600萬人左右,大約1800個地方自治體到2040年可能消失523個。

日本人口呈現負成長後,消費結構傳遍,市場規模也隨之縮小,大部分的產業都連帶受到影響,就連銷售的方式需隨之調整,例如:銷售電動按摩椅的店家,由於瞭解高齡者將成不方便出門,也對較羞於在店面試用產品,因此改為租賃的方式,將電動按摩椅送到府試用;而,新成屋由過去的小家庭為主要的客群,轉為賣給單身者或老人住宅;又如汽車產業也因為高齡者無法自行駕車,銷售量逐年減少,也更加積極投入安全駕駛系統與無人車的開發等。

再者,勞動力減少所產生缺工問題也逐漸浮現,舉凡工作量大、工時長、薪資低廉的行業開始招募不到人手,例如服務外食人口的連鎖餐飲店,過去大量運用年輕打工族群來填補勞動力缺口,也因為這類工作的時薪不高、看起來不時尚、不具專業形象等刻板印象,即使把時薪提高1.5倍也還是經常找不人,建築業更是如此。

同時人口往東京、名古屋與關西三大都會圈集中的情形亦更為顯著,至2014年初此三大都會區的人口總計已占日本人口總數的50.93%,因此也出現都會區房價持續不墜,但偏鄉卻逐漸跌價、商業活動凋零的情形。偏鄉地區因為人口過於稀疏,地方線的鐵路也隨之班次減少、停駛,地區性銀行也因為高齡者逐漸凋零,繼承財產的子女將父母名下的存款轉至都會區的銀行,地區銀行的借貸業務大幅萎縮,開始出現經營困難的情形…等。

人口問題的嚴重後果,並非危言聳聽;人力即是國力,每個人都無法置身於事外,身為課題先進國的日本喊出「2060年日本要有1億人口」的目標,而積極應對此一課題,身為追隨者的台灣,也應正視人口問題,積極發展應對人口減少的產經政策,發展為「適應人口減少、友善高齡、成熟富足」之國家。

關鍵字: 人口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