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
川普總統就職日政策動向觀察與影響分析
前言

美國總統川普就職日在其演說中表示:「美國很快會變得更偉大,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出色。即日起,美國的黃金年代(Golden Age)就將開始」,其演說內容呼應選舉期間當時的「美國優先」主軸。川普總統除宣告要強力執行開啟美國黃金時代之內政改革、優先關注美國利益之經貿與移民等政策外,亦將牽動未來國際關係發展。本文將就美國川普就職日的演說內容,以及已簽署的行政命令與備忘錄,觀察其政策動向發展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可能影響。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關稅貿易政策動向
川普總統明確表示會全面重新評估美國貿易體系,透過對外關稅徵收以提升國民財富。同時,美國白宮亦公布川普總統簽署之《美國優先貿易政策》(America First Trade Policy)備忘錄。
於該備忘錄中,提到美國貿易政策為涉及國家安全之重要政策。為能消除貿易赤字,美國商務部、財務部、貿易代表署將調查美國不公平貿易情形,且規劃於2025年4月1日前回報初步調查結果,並針對關稅應對措施提出建議。同時,美國商務部、財務部、國土安全部將評估建立「對外稅務局」(External Revenue Service)部門之可行性。該部門將負責管轄與收取國際進口關稅,相關稅收規畫花將以促進美國經濟成長為目的。
美國貿易代表署會再重新檢視既有貿易協定並提出修訂建議,如檢視2020年1月與中國簽署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執行情形、為2026年7月《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將啟動之貿易談判預作準備等。此外,美國財政部將加強對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之貨幣政策審查,以避免夥伴國家藉由操縱匯率獲得不公平之貿易競爭優勢。
科技鬆綁政策動向
為避免過度監管抑制產業發展、降低聯邦政府運作效率,川普總統亦簽署《初步撤銷有害行政命令與行動》(Initial Rescissions of Harmful Executive Orders and Actions)行政命令,預計撤銷拜登總統任內共計78項行政命令。其中與產業發展相關者,則以科技監管領域最受重視。
川普總統確定撤銷拜登總統於2023年10月簽署《安全、可靠且值得信賴的開發及使用AI》行政命令。上述行政命令,原先是以推動與建立政府關於AI治理原則、資料隱私等監管機制,並依此建立國家AI安全機關。
然關於AI相關布局,川普總統於就職隔日即召開記者會宣布AI基礎建設計畫,將由OpenAI、軟銀(SoftBank)及甲骨文(Oracle)共同組成一家名為「Stargate」的聯合企業,計劃在美國投資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在未來四年內,將進行高達5,000億美元(新台幣約16.3兆元)的投資,第一期投資金額則為1,000億美元,且預計將為美國創造數十萬個就業機會。藉此計畫維持美國全球AI領先地位,他亦表示會透過緊急命令協助加速建設時程,並確保供應充足的電力,以讓企業可順利運作。
氣候與能源政策動向
川普總統之施政優先考量美國利益,確保美國自由市場運作,故於氣候與環境面簽署《國際環境協議中的美國優先》(Putting America First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解放美國能源》(Unleashing American Energy)等行政命令。其中,《國際環境協議中的美國優先》揭示美國欲重新掌握相關協議之主導權,且敦促其他國家負擔更多國際責任。由於「巴黎協議」與「國際氣候融資計畫」(International Climate Finance Program)等國際協議有加重美國人民稅收負擔、破壞美國國內自由市場機制之虞,故川普總統立即退出巴黎協議,並停止對國際能源政策之財務承諾。
川普總統撤銷拜登時期關於氣候危機、氣候難民、氣候變遷辦公室、加速潔淨能源產業等諸多行政命令,更針對美國離岸風電撤銷聯邦政府管轄大陸棚之離岸風場土地租賃,暫停所有聯邦政府之風能計畫相關審查。
同時,宣布美國追求能源主導地位與大鑽探時代的開始,將全面鬆綁對傳統石化能源產業之限制,大量興建能源基礎設施、放寬對阿拉斯加開採天然資源之限制。此外,更批評現有之碳成本計算無科學依據和法律基礎,將廢除溫室氣體社會成本工作小組 (The Interagency Working Group on the Social Cost of Greenhouse Gases, IWG),且要求環境保護局評估是否取消碳成本作為聯邦決策之參考依據。
對台灣產業後續影響觀察
短期以提前拉貨因應,中長期評估產能再移轉
事實上,此次川普總統就職演說中,並未明確提及選後於社群平台Truth Social曾表示之具體關稅計畫—對墨西哥、加拿大課徵25%關稅,以及對中國加徵10%關稅,但其政策動向仍具體彰顯其對關稅工具之重視。透過就職日簽署之《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備忘錄中,可發現美國政府以消除貿易赤字為核心目標,藉由評估對外稅務局建立、重新檢視貿易協定、加強匯率操縱審查等方式,並搭配關稅作為與國際協商邊境安全、毒品管制等議題之工具。
面臨美國政府加徵關稅,基於台灣資通訊產業在全球供應鏈分工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品牌客戶在面臨產品售價調升恐影響消費意願之情況下,因此台灣業者均已在近年分散生產據點並提高產能進行因應。短期內,川普政府將關稅作為協商工具,假設尚未有立即決策,加上若有宣告緩衝期,皆讓品牌客戶與台灣廠商可透過提前拉貨、拉高庫存水平,以降低關稅政策調整初期的衝擊;中長期下則可與品牌客戶協商,進行供應鏈產能移轉與調整、強化區域生產,或評估擴大美國製造作為應對措施。
基於軟硬體技術優勢,參與科技鬆綁下之AI創新商機
觀察於川普總統撤銷拜登總統任內行政命令中,與產業發展相關之科技監管措施部分,可預期隨著撤銷拜登總統於2023年10月簽署《安全、可靠且值得信賴的開發及使用AI》行政命令,川普政府透過鬆綁AI監管,將促進AI產業與應用更加快速迭代發展。此外值得留意的是,根據就職日簽署文件中,川普總統並未撤銷拜登總統於2024年1月14日簽署關於加強資料中心、潔淨能源等AI基礎設施之行政命令,並於就職隔日宣布美國主要AI代表性業者的相關投資計畫,顯示川普政府對於AI基礎設施之重視。因此,在AI監管鬆綁下,將有助於台灣廠商基於軟硬體技術合作優勢,與國際同步發展AI創新應用機會。
透過AI基建計畫,有助維繫AI產業領先地位
關於「Stargate Project」的初期技術合作夥伴,除OpenAI、軟銀及甲骨文以外,尚包含ARM、NVIDIA與微軟,顯見美國企業於此領域佈局的積極性與完整性。基於建置資料中心,不僅僅在AI晶片、軟體平台、模型架構等領域具備足夠競爭力,就可將AI資料中心建構完成,尚須熟悉系統組裝、機電系統整合夥伴共同加入,甚至在新一代AI資料中心運算力顯著增加的情況下,隨之而來的是晶片功耗及系統功耗,此時則更需散熱解決方案的廠商共同合作,特別是液冷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台灣廠商協同美系雲端服務商建置資料中心,已有相當多年的合作經驗,加上自2023年掀起AI資料中心的建置熱潮,從與NVIDIA合作晶片開發、生產,到協助雲端運算服務業者、品牌業者組裝AI伺服器到AI資料中心的建置,台灣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台灣主要廠商如鴻海、廣達、緯創等,近年來皆陸續提高在美國境內的投資計畫,即是為了滿足美系客戶在地建置資料中心的需求。因此,川普總統及美國企業的AI基礎建設計畫,更值台灣產業關注。
氣候議題綁定美國能源安全及經濟利益,能源產業合作互利
美國以國家利益為由再度退出巴黎協議,其行動恐嚴重削弱其在盟國間的可信度,且規避國際責任之行為可能在其他國家(如歐盟之年輕世代)引發反美情緒。而美國減少國際氣候相關支援,亦將減緩部分東南亞、南亞國家之減碳計畫步調。美國退出協議後,不意味著放任氣候問題,但預期在國際間將以能源安全、經濟利益之名合作。
現階段川普政策對台灣淨零轉型影響有限,在「美國優先」思維下,潔淨科技等相關產業發展將回歸市場需求,國家政策支援力道雖將減緩,但如美國雲端運算服務大廠等仍將持續投資國內外無碳電力與減碳技術發展。且淨零仍為國際主流趨勢,台灣亦維持現行能源轉型政策方向,多數企業ESG永續發展將靠攏歐盟標準。
產業機會上,川普政府提出「大力鑽探」、「能源主導地位」等政策方向,美國再生能源需求雖降低,然老舊電網更新、新設電廠、電力系統韌性強化等需求仍相當強勁,且其國內重電產業(如變壓器等)產能尚無法於短期內打開,台廠基於交貨週期短、價格實惠等優勢,預估2030年前台灣重電設備在美國市場占比有相當成長空間。
另外,美國的離岸風電市場處於起步階段,海上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僅有174 MW,若美國未來4年內對於離岸風電產業之支持減少,將有助平抑目前全球離岸風電產業鏈供不應求,導致設備、船隻價格上漲之情況,原先為符合瓊斯法案在美新建的船舶也可能流入國際市場,扭轉海事船舶供不應求的現況,且離岸風電開發商可能將重心再次移轉回東亞市場,加上緊隨其後的降息循環,預期開發商將重啟東亞案場之財務可行性評估。
以台灣第三階段風場開發之角度來看,依靠國外市場之設備如「風機」、「海事船舶」等可能降價,開發商可減少產能保留合約之支出;而海事船舶供需失衡緩解,有利於台灣案場重新談判高額的動員費。其他如「水下基礎」因為區域市場供給、「電力設備」因電網強化需求依舊強勁,因此美國市場變化對台灣相關系統價格變動趨勢影響有限。
附錄
英文名詞縮寫對照表
 
中英文名詞對照表
 
  • 以上研究報告資料係經由MIC內部整理分析所得,並對外公告之研究成果, 由於產業倍速變動、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之因素,並不保證上述報告於未來仍維持正確與完整, 引用時請注意發佈日期,及立論之假設或當時情境,如有修正、調整之必要,MIC將於日後研究報告中說明。 敬請參考MIC網站公告之最新結果。
  • 著作權所有,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翻印或轉讓。
  • BACK
    評論此篇報告
    您的評論已送出
    我們會竭誠盡快地回覆您。
    分享此篇報告
    Facebook
    Line
    Linkedin
    複製連結
    登入
    正式會員第一次使用,請輸入會員編號/會員密碼/Email,系統會偵測第一次使用,註冊/認證之後,即可上線使用

    不是會員?

    邀請您申請免費試閱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