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需要的一朵雲
軟體
瀏覽數:1650
發布日期:2012/05/04

從美牛進口、十二年國教、都市更新與油電漲價等民生重大議題的爭辯中,我們慶幸臺灣的言論自由,可以各抒己見;我們擔憂政府施政與民意趨向的管理難題,可能越演越烈。

雲端應該讓人民有感

雲端運算是最近兩年資訊產業發展的關鍵詞,國內外軟硬體與資通訊服務大廠的策略方向,也是新任科技政委的推動重點。其實,雲端運算不只是產業發展的趨勢,更是民生重大議題爭辯的解決方案。透過雲端平台,可以匯集全民意見、展現政策規劃的脈絡、建構各方爭辯的立論基礎、提升全民的媒體素養,並且實現臺灣的數位民主。

過去,我們的產業發展比較注重出口,近來大家異口同聲說要人民有感,倘若如此,我們就得從臺灣國民在地的需求出發,重新檢視可能的盲點或迷思,才能撥雲見日,將資源集中在未來發展的驅動點上。觀察目前國內雲端的發展,有三個有趣的現象:雲比資料多、硬體比應用多、因循守舊的比創新突破的多。

雲比資料多

雲端的前提是以巨量資料(big data)為基礎的大量服務提供,換句話說,資料數量不夠多、不夠複雜、增長速度不夠快的應用,都不需要雲端,可以用幾台電腦解決的問題,更不是雲端的重點。殺雞焉用牛刀,適用(fit)的科技永遠要比新科技來得好。Google、Facebook、Amazon使用雲端的主要原因,是要服務上億個使用者,而且網路上的資料數量是每年倍增的。

反思:臺灣只有2千3百萬人口、130萬家企業,不論是B2C或B2B的應用,資料數量可能都不大,加上處理的多是結構化資料,資料壓縮容易,增長的速度不快,不像網路上社交媒體、影音多媒體等非結構性資料,每年倍數增長。我們不該依照部門功能別,每個部門造一朵雲,而需要從使用者角度思考,用需求拉動供給,才不會落入雲比資料多的窘境。

硬體比應用多

根據資策會MIC研究,2012年全球雲端運算市場規模約為200億美元,其中61%的市場屬於軟體應用服務(SaaS),而非資料中心或平台等基礎設施與開發服務(IaaS/PaaS),預估未來5年,全球500大企業都將相繼推出雲端服務,產業進行服務雲端化的態勢明顯。

反思:臺灣目前的雲端投資計畫多偏向資料中心(Data Center)等硬體設施的建設,較少聽聞針對民眾或企業等需求面的應用投資,2012年臺灣SaaS市場規模佔比不及30%。回想當年.Com泡沫時期,曾經流行一時的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與IDC(internet data center),由於業者對於網路應用服務的期待太高,大舉投資軟硬體設施,造成供給遠大於需求的困境,值得省思。

守舊的比創新的多

雲端服務的核心理念是希望以客戶為導向,進行資料的整合、簡化、透明化、自動化與自助化,將現行資訊系統進行雲端化可能不是雲端的初衷。回想過去產業界導入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統的理由,就是為了解決各事業部門存在的資訊不透通、無法即時整合的問題。雲服務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進行簡化,不是片面的將500個服務通通進行e化,變形雲端,而是將其簡化為10個服務,10個非要不可的服務,是民眾真心想要的服務,而非被迫要求的行政程序。

反思:雲端化的推動是否存在太多貼標籤式的重新做一次(ReDo),換湯不換藥,只是將原來E化的內容稱為雲端化。缺少重新思考後再做(Rethink)的思維,沒有先考慮資料數量、服務簡化與透明化的問題。沒有重新定義(ReDefine)後再做的思維,特別是跨部門的整合應該先做好,再進行雲端化,而非各自雲端化,再思考整合。

臺灣需要整合與創新的育樂雲

根據上述的原則,筆者認為臺灣最需要的一朵雲是育樂雲,從教育學習出發,整合多媒體互動娛樂與社交網路的雲端應用。這是一朵超越12年國教,實現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理念,全球會員人數可能超過10億的一朵雲。這朵雲的使用者不只跨世代,而且遍及海內外,對於學生是接近免費的課後學習資源、對於銀髮族是人生智慧的傳承雲、對於大眾是結合飲食、運動、疾病預防的健康雲,職場達人可以用這個平台創業,當老師傳授獨門知識經驗,海外華人想要透過此雲學習現代華人文化。這樣的雲,有一個共通點,處理的都是有用或實用的資訊(符合資料數量龐大、使用人數多)。有這朵雲,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可以不要死記硬背,而是學習蒐集資料與獨立思考的解決問題,學生可以在透過育樂雲,依照自己的能力決定自己的進度,並且交流學習過程的苦與樂。

改變學習方式

這朵雲的具體目標可能包括:協助優秀老師設計教材,開設線上個人補習班,對象是全臺的學生,鼓勵老師創新教材內容並透過授權獲利,讓學生、家長與老師進行多元的交流。讓所有家庭不需要買參考書,所有補充資料、考題、測驗都在雲端,考試時間與範疇可以隨需而定,甚至可以用團購的模式來進行全臺大會考,試題的解題方式與被學生理解或接受的程度,可以用社交網站按讚的機制來衡量,學習與考試不再硬梆梆,可以跟日常生活結合,導入百萬小學堂的問答題庫,成為茶餘飯後的新鮮話題。

在學習方面,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可以讓大朋友交小朋友,也能讓小朋友自由學習。導入facebook或google+等社交網站的機制,打造針對學生族群,兼具娛樂與學習的社交網路平台,更可效法mind candy、everloop,、togetherville等兒童社交育樂網站,設計針對特定族群的育樂遊戲與課程。

創新服務模式

藉此改變補習教材的商業模式,從賣參考書測驗卷到賣雲端加值服務,市場範疇從地方擴及全台,甚至到達全球。育樂雲的獲利模式可以是收費或免費,透過公益慈善贊助模式,鏈結社會志工與企業社會責任,讓我們不僅可以捐一日所得,也可以捐一日的心力,在這個平台上貢獻。導入維基百科(wikipedia)的機制,彙編中華成語大百科,有別於現在教育部的封閉、由上而下的版本,讓學生自由創作,共同參與協助完成,可以衍生成語故事、變成影音多媒體、發展多語系的版本、在此平台上發展社交網路,藉此鼓勵學生創作,甚至培養兒童小作家。

更可以參考Treadless的商業模式與機制,讓設計教材的體系從封閉走向開放,所有家長或職場達人都可以提供教學素材,為下一代盡一份心力。讓全民在育樂雲上,充分討論臺灣的教育該怎麼走。最近猜畫遊戲(Draw Something)大紅,這種結合娛樂來學習英文的方式,是數位下世代最喜歡的,但是我們現在的教材與教育,卻沒有類似的應用與思維。

育樂雲肯定是全民有感的,同時兼具社會性、產業性與創新擴散性,成功的關鍵在於重新定義數位世代的教育方式,重新設計教育產業的產與銷、教與學,可以槓桿我們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與華文素材,活化華文資產並創造新的教學模式。透過雲端進行華文現代化的重新詮釋與演繹、透過數位科技進行內容的影音多媒體化、透過社交網站讓學習變有趣。從資料數量、使用頻次與人次、社會與產業效益、累積性與永續性思考,育樂雲可能是臺灣最需要的一朵雲。

關鍵字: 雲端運算 ; 巨量資料 ; 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