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
川普2.0能源政策下美國相關產業變革
  • 360
  • 出版日期
    03月05日, 2025
  • 作者
前言

自川普政府2.0啟動後即退出巴黎協定,從國際組織制度層面看來,此作法雖然削弱了其在盟國間的可信度,但實質上並不代表美國將從此缺席國際氣候行動;而是將秉持「美國優先」原則,在優先考慮美國經濟成長、消費者選擇、經濟效率與財務可行性之下取得更多主導權。此外,支持並擴大能源的開發、放鬆對聯邦土地之探勘監管,也將重振、復興美國石化業與礦業發展,並藉以刺激相關就業與供應鏈產業。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簽署百份行政命令,開啟川普執政2.0
2025年1月20日,川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同日簽署大量行政命令,除再次退出巴黎協定之外,與能源相關者還包括撤銷國際氣候融資計畫、強化美國石化開採、礦物出口與暫緩離岸風電業等,後續勢將影響全球政經情勢,對我國之相關產業也同時存在風險與發展機會。
退出巴黎協定等國際氣候合作
川普政府的「國際環境協定中的美國優先」(Putting America First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行政命令,考量「美國國家利益」,認定「巴黎協定」與「國際氣候融資計畫」等國際協議,可能加重美國人民稅收負擔、破壞美國國內自由市場機制,因此在上任首日即宣布退出這些國際氣候合作,停止對國際氣候財務承諾;針對後續之國際能源相關協商,川普政府將優先考慮美國經濟成長、消費者選擇、經濟效率與財務可行性。
終結綠色新政
美國拜登政府基於「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之規劃,於2022年推出「抗通膨法案」與「基礎建設投資暨就業法案」等措施,提供再生能源、電動車、儲能等產業諸多補助與投資獎勵。然川普上任後,即因上述法案可能造成市場之不公平競爭,立即暫停與其有關之所有資金撥款,更取消對電動車之所有「不公平補助」與政策優待,讓汽車市場重回市場機制規範。
暫停離岸風場開發
川普政府素對風力發電並無好感,上任後即宣布暫停核發所有離岸風場租賃許可,並重新檢視聯邦政府對風場計畫之法規與許可程序,全面考量經濟(除風電計畫之投資/就業外,也應包括對傳統能源產業之影響)、環境(包括海洋生態、沿岸社區與漁業等)、能源安全(如風電之間歇性電力對美國能源供給之影響),與基礎建設/供應鏈等因素,確保風場開發符合「國家利益」。
擴大開發美國本土資源
在「美國優先」的大旗下,川普政府以保護國內經濟與國家安全、軍事準備等為由,積極釋放國內資源潛能,並以自由市場、減少行政法律限制等方式回應相關能源議題。在「解放美國能源」(Unleashing American Energy)、「解放阿拉斯加卓越資源潛能」(Unleashing Alaska's Extraordinary Resource Potential)等行政命令中,除大力支持能源,尤其是天然氣的探勘外,亦放鬆對聯邦土地之探勘監管,意圖重振美國石化業與礦業發展,並藉以刺激相關就業與供應鏈產業。
美國能源自由化與產業變革並進
美國掌握國際氣候合作主導權
川普政府2.0啟動後即退出巴黎協定,從國際組織制度層面看來,此作法雖然削弱了其在盟國間的可信度,但實質上並不代表美國將從此缺席國際氣候行動。從另一個面向來說,未來在國際合作的協商場合上,美國將秉持「美國優先」原則,取得更多主導權,且針對國際氣候行動,亦將責成其他國家擔負更多減碳責任,並個別與合作對象協商,取得更多談判優勢。
事實上,在去年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中,與會國家亦已未雨綢繆,針對川普政府之可能做法進行補救(Trump-proof),透過市場機制、強化區域合作等方式,減少對美國政府的依賴。如鼓勵跨國企業自行承諾減碳目標,並完善巴黎協定下的碳交易機制,使企業與其他國家能夠透過市場機制減少碳排放,且在美國政府不參與的情況下,市場仍能獨立運作。除此之外,隨著低碳能源技術如綠氫、碳捕捉、儲能技術等加速發展,亦可使再生能源價格更具競爭力,令市場自動轉向低碳經濟。
石化產業與礦業將迎來復興
川普提倡開發國內天然資源,未來美國的石化產業勢必迎來一波擴張潮,而除石油、天然氣等產業外,也規劃大幅推進美國稀土產業,並配合貿易策略將「強迫勞動」、「外國政府不當資助」等條件,作為與其他進口國之談判籌碼,此舉也被視為積極對抗中國壟斷稀土市場之作法,強化美國在稀土產業的競爭力。
能源產業回歸自由市場需求並促進企業創新
在川普政府的主導下,不再以國家稅收或銀行資金進行ESG相關投資,預計再生能源相關產業發展將暫時性受挫,整體趨勢亦將回歸市場需求。即使如此,全球減碳趨勢仍是國際企業所要面對的關鍵課題,美國雲端服務大廠等仍將持續投資國內外無碳電力、減碳相關案場開發與技術發展。而在川普減少政府干預的策略下,自由競爭亦可鼓勵企業積極創新科技、提升效率解決既有之氣候與能源問題。
另一方面,川普政府宣稱要使美國能源於國際上占主宰地位,意味著不僅要建立能源自主,更要透過能源獲得利潤;而從近期美國大動作宣傳天然氣出口等態勢來看,也恰呼應此項目標。
從整體發展來看,美國能源市場雖將重新洗牌;但即使是擴大傳統能源,仍需持續如重電設備、電網系統等相關基礎建設之投資,新設電廠或電力系統汰舊更新之需求也將更為旺盛。如美國本地供給尚無法於短期間(2-4年內)補足供需端,臺灣相關產業仍有機會進入該市場。
ESG投資短期震盪,長期而言仍持續推動
川普政府的行政命令大幅削弱了氣候變遷政策,並降低監管要求,短期內勢將令企業在減碳、綠色投資等相關作為放緩;再如其對風電產業之暫時性限制令,更令市場不確定性大增,影響整體資金投入。在「美國優先」之理念下,未來貿易政策或將向保護主義靠攏,亦可能影響後續之市場關係,加上現階段如降低企業對環境與社會風險的揭露要求,投資者將更難評估企業的ESG風險與機會,進而影響投資決策。
然而從長期趨勢來看,全球ESG之發展仍然將由市場、投資者與國際合作推動,如歐盟等主要市場亦將持續推動ESG相關規範,考慮企業之永續成長,ESG仍將是企業與投資機構無法忽視的重要方向。
  • 以上研究報告資料係經由MIC內部整理分析所得,並對外公告之研究成果, 由於產業倍速變動、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之因素,並不保證上述報告於未來仍維持正確與完整, 引用時請注意發佈日期,及立論之假設或當時情境,如有修正、調整之必要,MIC將於日後研究報告中說明。 敬請參考MIC網站公告之最新結果。
  • 著作權所有,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翻印或轉讓。
  • BACK
    評論此篇報告
    您的評論已送出
    我們會竭誠盡快地回覆您。
    分享此篇報告
    Facebook
    Line
    Linkedin
    複製連結
    登入
    正式會員第一次使用,請輸入會員編號/會員密碼/Email,系統會偵測第一次使用,註冊/認證之後,即可上線使用

    不是會員?

    邀請您申請免費試閱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