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
川普2.0新政影響
  • 787
  • 出版日期
    01月10日, 2025
  • 作者
前言

2024年美國大選,不僅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其代表的共和黨亦於參、眾兩院議員選舉中拿下過半數的席次。這樣的結果有兩個涵義:第一,未來四年的「川普2.0」為完全執政,川普的政策主張預期將能得到較大程度的實現;第二,依據美國憲法規範,川普此次當選應僅能一任四年,預期在沒有連任壓力、且亟欲建立歷史名聲的動機下,個人意志亦將有較大的主導權,目前從川普公布的內閣人事中多以「忠誠」為主要考量,可見端倪。易言之,現階段川普2.0新政的主張及可能影響,較川普1.0時期更值得留意。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對外政策:以關稅為談判工具,考驗臺廠取捨關稅、物流、製造成本評估赴美可能性
綜合觀之,川普2.0對外政策採「交易式」風格為主基調,以關稅作為不公平貿易與國際協商工具,重點對象更從中國、擴大至任何可能影響美國利益的國家。如近期川普以芬太尼(Fentanyl)藥品管制議題,宣稱上任後將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加徵關稅為例,顯示未來無論貿易或非貿易的國際爭端,川普均有可能以關稅來迫使對方妥協。對全球資通訊產業供應鏈而言,不免會受到池魚之殃,降低風險的唯一辦法就是重新檢視、調整生產布局。
對臺灣半導體產業而言,由於晶片是中間財,理論上並不會受到關稅課徵的影響,即使美國對進口臺灣晶片加徵關稅、即所謂的「保護費」,現階段因臺灣直接出口美國占比僅2%,預估影響有限。相對地,臺廠更需要留意川普政府未來是否以反壟斷為要脅,讓出部分主導權給美國,其中拜登政府透過晶片法案、驅使台積電赴美設廠即為一例。
雖然外界依川普選舉期間發言、對晶片法案後續是否持續存有疑慮,但考量美國為維持在半導體製造須具一定地位,是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預料不會輕易撤銷,唯縮減補助規模應是必然,對臺廠而言無疑將墊高成本。不過,包括日本、德國、歐盟等地亦有晶片在地供應的需求,陸續端出政策補助及共同研發等優惠,也是機會所在。
對臺灣資通訊系統產業而言,川普1.0時期尚未移出中國的廠商(多以至今仍豁免關稅的筆電與手機為主)必須認真規劃轉移了;至於已經到東南亞或中美洲的布局的廠商,則必須思考也在美國本土建置產線的可能性,因為因川普1.0政策受惠的國家如越南、墨西哥等,吃到不少地緣政治紅利,未來在川普2.0反可能成為被鎖定的國家,一勞永逸的辦法似乎只有赴美。
至於是否真的要落實美國生產,終究還是要回歸成本考量,在美國以外生產於關稅成本及物流成本較不利,在美國本土生產則對製造成本較不利,故主要取決於此兩者高低。筆電與網通產品因體積較小,且半成品與最終產品的體積差異不大,加上上游供應鏈繁雜,比較可能採維持於非中、非美地區生產,將關稅與物流成本部份轉嫁到售價上。伺服器則因體積龐大,較有機會發展為:L6主機板製造組裝以前階段留在海外;L10伺服器組裝、L11機櫃組裝階段轉移至美國或墨西哥,以貼近美國市場。
「一個世界、兩套系統」持續發酵,是挑戰也是轉機
對電動車與車電系統而言,原本就以就近於銷售地建置產線為主要考量,部分已遷移至墨西哥的臺廠須密切關注川普對墨的關稅政策變動,最糟狀況為得再次遷徙。至於部分已遷移至美國者將不受影響,更反而迎來轉單或委外合作的商機。
然而更值得留意的是,川普2.0將更強調電動車技術主導性,預期隨著美國擴大限制中國汽車進口、以及中國技術與軟體嵌入於汽車,全球整車廠供應鏈恐將分裂為美系與非美系(一般而言,歐洲仍將與中國供應鏈維持緊密分工),供應鏈分化將更為明顯,臺廠更須加深與整車廠的JDM合作關係。
對內政策:美國利益優先下,臺廠具發揮產業優勢空間,仍須與美亦步亦趨
至於川普2.0對內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國利益優先」,包括確保國家安全,以及保障優勢產業的硬實力、鞏固先進科技的軟實力。其中在國家安全方面,川普向來強調保護美國不被外國非法勢力入侵,具體措施將落實在強化邊境管制,以及16個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
由於川普對應用新興科技的開放態度,預期將放鬆監管,有助於各行業如AI等應用的快速迭代,前述關鍵基礎設施的科技採納比率亦有望增長,如AI攝影機、無人機、衛星等。當然,這些科技的供應商安全標準也會被高度要求,甚至將有「白名單」的配套機制,臺灣政府與廠商應加強與美方公私部門基建安全防護合作,搶占有利地位。
國家安全的另一個重點為「乾淨網路」,此也是川普1.0的重要政策之一,繼任的拜登政府則以寬頻公平接取部署計畫(BEAD)落實。然而BEAD因有公平面的考量,對寬頻網路補助使用的技術有所取捨,預期川普2.0將進行放寬,將部分資源轉向低軌衛星網路。臺灣網通產業已吃到第一波補助商機,未來有機會透過客製化產品開發優勢,進一步擴大。
在優勢產業方面,川普2.0可能因美國於傳統能源產業具競爭力而加大扶植,影響的是對國內綠色能源布建及投資的規模縮減;然而淨零排放長期終究是國際主流,多數企業持續靠攏歐盟標準,故預期全球ESG發展步調僅可能因川普2.0稍微減緩、但不會停止。針對美國市場,由於其正值電網系統汰舊換新,對變壓器、開關等重電設備需求增加,卻面臨產能不足,臺廠可提供性價比更佳產品。此外,新興的能源技術服務產業(ESCO)商機亦值得留意。
川普2.0對科技與人才主導力提升,應留心遊戲規則及尋求共利機會
在先進科技方面,首先應要關注未來美國「關鍵與新興科技清單」(C&ET)的變化,因清單上的科技均須被納入技術出口管制。預期川普2.0將更鞏固C&ET的地位,一方面對研發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取得,要求更多的審查,另一方面更將擴大影響力到標準制定,促使這些科技在國際上朝同盟化、陣營化發展。臺廠除了要持續關注國際標準會議,也要留心避免因採用到不同陣營的標準而誤踩地雷。
最後,鞏固國家科技地位的另一個關鍵是確保優秀人才,然而川普並非抱持完全開放的態度,畢竟所謂「美國優先」也包括美國本土人才的就業優先。依據川普政見,其對接受美國本土教育的人才將給予更多優惠,如直接發綠卡給在美優秀留學生,至於對國外到美國工作的人才卻將更為限制,如收緊H-1B工作簽證。對此,臺灣政府與企業或可藉機鎖定吸納美國外溢人才,包括未能赴美的國際中階主管、以及隨廠赴美期滿返臺公民等,不啻為充實臺灣人才庫的機會。
  • 以上研究報告資料係經由MIC內部整理分析所得,並對外公告之研究成果, 由於產業倍速變動、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之因素,並不保證上述報告於未來仍維持正確與完整, 引用時請注意發佈日期,及立論之假設或當時情境,如有修正、調整之必要,MIC將於日後研究報告中說明。 敬請參考MIC網站公告之最新結果。
  • 著作權所有,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翻印或轉讓。
  • BACK
    評論此篇報告
    您的評論已送出
    我們會竭誠盡快地回覆您。
    分享此篇報告
    Facebook
    Line
    Linkedin
    複製連結
    登入
    正式會員第一次使用,請輸入會員編號/會員密碼/Email,系統會偵測第一次使用,註冊/認證之後,即可上線使用

    不是會員?

    邀請您申請免費試閱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