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主同盟」到「美國優先」對於全球科技研發產生的變化
川普2.0相對於拜登政府時期,從宏觀的政治價值來進行觀察,最大差異點在於兩者對於以美國為主體的國際秩序想像有著明顯的差異。拜登政府時期嘗試以「民主同盟」為核心概念,打造以同盟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這樣的國際秩序思考,也反映在拜登政府時期所提出的「關鍵及新興科技清單」與相對應的制度性舉措,除特別指出一些關鍵新興技術項目之外,也積極推動同盟國的科學技術標準。然而,川普的國際秩序是以「美國優先」為主要方針,雖然川普也同樣將提出類似「關鍵及新興科技清單」,不過其內涵預期將更接近於關鍵科技必須回到美國本土,而非以同盟國關係來思考。
影響1:科技民族主義預期進一步進展至「科技保護主義」發展,如欲與美國科技研發單位進行技術合作,其門檻將持續攀高。
影響2:美國的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將限縮在美國本土之中,海外高科技活動與資本也將進一步朝美國本土移動與集中化。
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發經費將縮減,並將研發資源鎖定戰略項目
按照R&D World對於全球研發支出金額的統計,美國向來為全球研發支出金額投入最多的國家,並且主導各種大型、跨國的科技研發計畫,美國可以說是全球科技研發推動的領頭羊。拜登政府時期曾推出如《晶片與科學法案》等法案,其中包含了外國企業到美設廠的相關補助;然而,川普政府目前更傾向以企業減稅、貿易關稅的手段來取代政府的研發補助,進而達到驅動關鍵產業、關鍵企業至美國設廠的戰略目標。除此之外,預期美國大型的政府研發資助計畫將縮減的同時,川普政府將更傾向於對重點戰略科技進行聚焦,比如人工智慧、高階半導體、量子運算將取得資源的優先性。
影響1:美國大型政府研發計畫經費與資源將銳減,過去由美國主導的大型、跨國研發計畫將可能被取消或縮減規模,跨國科技組織的運作也將受到衝擊與影響,川普政府也可能進一步成立由美國政府直接主導的新跨國科技組織。
影響2:全球科技研發經費,將可能進一步朝向人工智慧、高階半導體、量子運算與太空科學集中化發展;相反地,與再生能源、氣候變遷相關,或者與川普政策方向牴觸的科技項目經費與資源,將可能受到削減,產生資源排擠與差異化發展。
美國國內AI發展去管制化,但對中國與其他國家AI將強化管制
美國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在2024年11月時,聚焦在人工智慧科技領域提出一項類似「曼哈頓計畫」的倡議,此一倡議被放置在美、中的科技競爭格局下思考,並且強調美國必須在人工智慧技術領域取得領先者地位。2025年1月,中國的DeepSeek發布之後,預期美國「AI曼哈頓計畫」倡議將被進一步加快。
對比拜登政府時期,在驅動人工智慧發展的同時,也積極投入AI安全與治理法規,預期川普2.0時期,對於數據安全與人工智慧發展的態度將更加放寬,甚至盡可能地降低政府監管與干預的手段,應更為傾向選擇技術開發商「自主承諾」的治理模式。
影響1:美國大型的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商,在美國政府監管態度更為放寬的情境下,將獲得新一波的創新動力,美國也將作為吸引全球人工智慧相關人才、資金與技術的主要國家,迎來新一波的發展動能。
影響2:美國對內放寬AI監管、去管制化的同時,對於中國的AI產品技術將進行壓抑或管制,預期可能對於DeepSeek推出管制方案,以限制其發展的力道。
影響3:諸如人工智慧倫理、安全、數位信任,或是對於民主制度威脅等討論,也預期引起新一波擔憂。各界對於人工智慧倫理與安全性問題,也將轉移到大型科技企業是否能自主承諾或擔負起社會責任的議論之上,大型科技企業受社會議論的同時,也預期會在內部擴大社會影響與調適等方案,以對外尋求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