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導入先進資通訊科技,以及自動駕駛與車聯網等智慧車的功能需求,車輛的安全系統發展也從傳統的被動式安全設計,走向運用先進偵測技術與自動反應技術的「主動式安全」階段。未來,汽車更將朝「預防性安全」發展,透過自動駕駛技術的協助減少人為判斷與操作的疏失,將事故發生率降至最低。
以往的被動式安全配備,主要是在事故發生時透過固定裝置(例如安全氣囊)來減緩駕駛人與乘客所受到的傷害,但並無法減少事故發生的機率;而主動式安全則是利用目前相關技術正蓬勃發展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在車輛發生意外之前透過各種輔助裝置介入駕駛的動作(例如防鎖死煞車系統ABS、電子車身穩定系統ESC等),藉此減少車禍意外發生的機率。
另一方面,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可分為感知、決策與控制三個層面(如下圖1所示),「感知」層透過傳感器(攝影機、雷達、LIDAR等)進行外部環境識別,結合高精度地圖,將數據提供決策層做協調應用;而晶片與演算法則構成決策的核心,由晶片對感知層收集的外部環境訊息進行辨識篩選與邏輯處理,再由深度學習演算法搭配大數據分析進行決策(如車輛的閃避、轉彎、加減速、前行後退)與路徑規劃,生成執行指令後再下達給控制系統完成駕駛動作。
目前上述ADAS與自動駕駛系統所使用的主要的感測設備包含攝影機(Camera)、毫米波雷達(mmWave Radar)、光學雷達(LiDAR),三種感測器功能互補且各有擅場。本文將介紹三種感測器,並針對目前應用最普遍的車載攝影機之關鍵零組件與產業鏈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不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