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大家的銀行,成就誰家生意!
  • 389
  • 出版日期
    09月01日, 2019
  • 作者
    李震華
前言

開放銀行(Open Banking)近期討論熱度幾乎與純網銀釋照不相上下,亦有機會引發國內金融業新的轉型契機。事實上在2019年開春之際,金管會即對外宣示,將把建構開放銀行推動架構放在其優先推動任務之列,隨後在財經公司的推動下,敲定國內開放銀行的三階段開放進程,分別是商品資訊開放、客戶資訊開放以及交易資訊開放。

李震華

開放銀行(Open Banking)近期討論熱度幾乎與純網銀釋照不相上下,亦有機會引發國內金融業新的轉型契機。事實上在2019年開春之際,金管會即對外宣示,將把建構開放銀行推動架構放在其優先推動任務之列,隨後在財經公司的推動下,敲定國內開放銀行的三階段開放進程,分別是商品資訊開放、客戶資訊開放以及交易資訊開放。根據財金公司最新資料顯示,在目前已參加財經公司開放銀行平台的24家銀行中,已有14家業者完成系統驗證,並將陸續上架所提供的API程式提供服務。

引領開放銀行議題之先的是近來受脫歐(Brexit)紛擾的英國,2014年起英國政府即委託開放資料研究院(Open Data Institute, ODI)進行API與開放資料的關聯與影響研究;隨後在2015年英國財政部便成立開放銀行工作小組(Open Banking Working Group, OBWG),發布開放銀行標準(Open Banking Standard),作為創造、共用、和使用開放銀行資料的指引,終在2018年起由包括匯豐銀行等九家金融機構率先開展實施。

無獨有偶,歐盟亦在2015年便發布新支付規範PSD2(Second 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與英國雙雙走上開放銀行的推動道路,正式將新興的支付服務供應商納入,制定開放帳戶規則,要求銀行必須將使用者帳戶、交易資料開放給客戶授權的協力廠商,並於2018年在歐盟各國完成立法上路。接著包括澳大利亞、香港、及新加坡等國,亦陸續加入開放銀行的推動行列,一時之間國際上對於開放銀行的發展頗有燎原之勢。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推薦報告
  • 以上研究報告資料係經由MIC內部整理分析所得,並對外公告之研究成果, 由於產業倍速變動、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之因素,並不保證上述報告於未來仍維持正確與完整, 引用時請注意發佈日期,及立論之假設或當時情境,如有修正、調整之必要,MIC將於日後研究報告中說明。 敬請參考MIC網站公告之最新結果。
  • 著作權所有,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翻印或轉讓。
  • BACK
    評論此篇報告
    您的評論已送出
    我們會竭誠盡快地回覆您。
    分享此篇報告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
    登入
    正式會員第一次使用,請輸入會員編號/會員密碼/Email,系統會偵測第一次使用,註冊/認證之後,即可上線使用

    不是會員?

    邀請您申請免費試閱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