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拜數位科技發展所賜,全球正處於邁向全面數位化,甚至是智慧化的時代,生技醫療的運用更在法規逐步建置下,將加速數位醫療及精準醫療產業發展。創新科技的突破發展,以及數位化帶來行業破壞者的威脅進逼,使得生技醫藥產業面臨的挑戰不斷升高,到了必須重新思考商業模式的時候。
人工智慧、大數據、及物聯網等數位科技之技術應用進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型態,更影響各行各業朝數位轉型發展,其中AI結合健康醫藥產業型態正快速崛起,並且為健康醫藥產業注入新的成長動能。AI應用在健康醫藥領域相當廣泛,包括健康管理、病患照護、醫療管理、醫學影像分析與診斷、基因定序及藥品開發等。
例如涵蓋在醫療保健下的藥物開發領域,正是醫療保健產業中最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從科技發展走向及投資趨勢觀察可知,未來AI應用與藥物開發的關係將越來越密不可分,AI被預期為加速藥品開發的利器,相關公司和合作案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此外,數位科技與健康醫療結合下的數位健康(Digital Health)發展更備受矚目,其中數位療法(Digital Therapeutics)更被期待為可實現提升現有藥物之療效,或提供現有藥物外之治療新可能。又如應用在醫學影像分析與診斷之開發,近期有長足的進展,多件產品已獲上市許可。
而5G技術帶來的大頻寬、低延遲且高設備連接數的行動網路,這些特性亦或可應用在醫療領域上,產生如高畫質醫療影像、遠距醫療與行動救護車等應用。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變遷帶動健康照護需求的提升,也使原本未經營健康照護事業的國際IT大廠投入資源,研發穿戴裝置、設計解決方案、開發醫療用AI演算法等,期望健康照護產品為企業帶來可觀營收。
本書彙整了智慧醫療領域產業分析,內容涵蓋智慧醫療領域的產業趨勢、大廠概況、重點觀察,以及在和物聯網方面上的應用。
- 前言 I
目錄 I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智慧醫療產業趨勢分析 1
一、 全球健康照護產業發展趨勢 1
二、 從生技醫藥的新浪潮看產業未來變革 7
三、 當數位應用成為新興治療選擇-看數位療法發展概況 16
四、 5G世代下之醫療創新應用與商機探索 21
五、 台灣銀髮族智慧終端市場三迷思 29
第二章 智慧醫療國際大廠發展概況 37
一、 國際IT大廠健康照護事業發展動態 37
二、 國際零售大廠於醫療保健領域布局策略 57
三、 Google人工智慧醫療發展現況 63
第三章 智慧醫療展會重點觀察 75
一、 美國BIO 2018趨勢議題五大重點:基因、疼痛管理、腦健康、數位及精準 75
二、 從2018台北醫療科技展看智慧醫療產品與科技應用 80
三、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之觀展評析 88
四、 由智慧城市展2019觀察智慧醫療服務發展動態 96
第四章 智慧醫療與物聯網 107
一、 主要國家於物聯網健康醫療領域之政策觀察 107
二、 國際大廠與新創企業投入物聯網健康醫療領域應用觀察 120
第五章 智慧醫療與人工智慧 131
一、 當精準醫療浪潮遇到人工智慧 131
二、 人工OUT,智能IN-人工智慧下再生醫療產業的轉變 136
三、 躲在螢幕後的醫生-談AI智能醫療診斷 139
四、 從全球展望臺灣人工智慧健康醫藥領域之開發 145
五、 人工智慧加值藥物開發顛覆過去,改變未來 151
六、 人工智慧提升新藥的研發效率 156
第六章 結論 161
附錄 167
一、 英文名詞縮寫對照表 167
二、 中英文名詞對照表 167
- 圖1 1 全球老化趨勢示意圖 1
圖1 2 日本的2025年社區整合護理系統 3
圖1 3 創新技術突破產生生技醫藥產業之典範轉移 12
圖1 4 新浪潮迫使產業轉型為醫藥4.0 13
圖1 5 生技醫藥產業的未來商業模式 15
圖1 6 數位健康範疇 17
圖1 7 2017~2023年美國數位療法市場預估 18
圖1 8 reSET行動醫療應用系統平台 19
圖1 9 行動救護車設備聯網概念圖 27
圖1 10 台灣65歲以上銀髮族每月可使用生活費 30
圖1 11 台灣65歲以上銀髮族每月生活費主要來源 30
圖1 12 台灣65歲以上銀髮族生活費餘裕狀況自我認知 31
圖1 13 台灣65歲以上銀髮族健康狀況自我認知 33
圖1 14 台灣65歲以上銀髮族自覺身體健康狀況 33
圖2 1 全球人口結構圖 38
圖2 2 2010~2015年全球生育率示意圖 39
圖2 3 2016年全球前十大死因 41
圖2 4 Apple watch 4 配備ECG功能 50
圖2 5 Apple 健康紀錄介面 52
圖2 6 Aetna App介面 54
圖2 7 宜健通介面及電子健康卡 55
圖2 8 國際零售大廠醫療保健領域布局策略 60
圖2 9 Verily運作模式及布局領域示意圖 64
圖2 10 其他值得關注之研究 69
圖2 11 研究成果示意圖 70
圖2 12 研究成果圖示 72
圖2 13 Google人工智慧醫療布局綜整 74
圖3 1 華碩展出之照護陪伴機器人 81
圖3 2 上銀科技展出之手術輔助機器人 83
圖3 3 新光醫院現場展示之行動超音波 84
圖3 4 長佳智能AI影像診斷系統整合在HIS的示範畫面 91
圖3 5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所展出之區塊鏈病歷及AI HIS系統 92
圖3 6 昌泰科醫展出之心血管AI量測儀 93
圖3 7 智宇生醫展出之產品 94
圖3 8 瑞愛生醫展出之血紅素感測器 94
圖3 9 健康存摺認證步驟 97
圖3 10 使用者需進行設定,將健康存摺將資料授權給WaCare使用 98
圖3 11 WaCare App能即時檢視生理狀況並連絡專業人員 99
圖3 12 赫羅斯全眼部篩檢套組 102
圖3 13 家天使App介面 104
圖4 1 高齡化四個之「最」的國家 107
圖4 2 新加坡Smart Nation 2025 計畫 108
圖4 3 全國健步大挑戰(National Steps Challenge)促進全民健康 109
圖4 4 老人監測系統(EMS) 109
圖4 5 遠距監測&復健 110
圖4 6 輔助機器人解決高齡化&醫療輔助問題 110
圖4 7 一站式健康管理平台HealthHub 111
圖4 8 日本Society 5.0以AI發展健康醫療 112
圖4 9 未來投資戰略2018目標提升「健康」壽命 112
圖4 10 促進數據利用-PeOPLe/數據應用平台 113
圖4 11 促進老年人認知症管理 114
圖4 12 保險數據&職場管理應用 114
圖4 13 遠距醫療創新模式 117
圖4 14 25個ICT健康老化計畫 118
圖4 15 物聯網與健康醫療 120
圖4 16 IoT發展促成健康醫療產業的變革 121
圖4 17 醫療物聯網市場成長狀況 121
圖4 18 Apple-從數據下手,建構生態圈 122
圖4 19 Apple-Apple Watch S4朝醫療級發展 122
圖4 20 健康促進計畫-Motion Program 124
圖4 21 LivingWith™ App圖示 125
圖4 22 IoT健康醫療生態的利益關係者 126
圖4 23 運用VR技術讓長者免於孤單的Rendever 126
圖4 24 提供線上醫療預約服務的ZocDoc 127
圖4 25 提供媒體與健身器材的Peloton 127
圖4 26 新創公司Stride Health 128
圖4 27 醫療技術公司Outcome Health 128
圖4 28 為居住在家中或獨立生活設施的老年人提供服務的Papa 129
圖5 1 各類疾病用藥無效之病患比例統計 132
圖5 2 1981~2016年全球人工智慧相關醫學文獻發表統計 134
圖5 3 AI及生物技術整合之細胞生產方式 138
圖5 4 傳統程式與機器學習程式的差異 142
圖5 5 AI醫療診斷的機器學習模式 142
圖5 6 2017~2022年全球人工智慧健康醫藥領域之市場規模 146
圖5 7 醫療保健次領域之投資熱度圖 152
圖5 8 Zinrai平台提供AI應用以改善藥物開發時間及成本 153
圖5 9 人工智慧運用在新藥開發節省的成本 157
- 表1 1 Pear Therapeutics數位療法產品 20
表2 1 Apple健康照護平台 42
表2 2 IT大廠之醫療照護應用情境說明 47
表2 3 國際零售大廠近期投併標的之內容 58
表2 4 國際零售大廠近期自營的醫療保健服務之內容 58
表2 5 國際零售大廠之醫療保健領域布局現況 59
表2 6 「感測器」領域進行中計畫 64
表2 7 「介入/診療」領域進行中計畫 65
表2 8 「健康資訊/健康管理」領域進行中計畫 66
表2 9 「精準醫療」領域進行中計畫 66
表2 10 疾病診斷輔助之研究 68
表2 11 部分研究成果開源 68
表2 12 「眼睛疾病輔助診斷」研究計畫 69
表2 13 「頭頸部癌症輔助治療」研究計畫 71
表2 14 其他AI研究計畫 73
表3 1 中華健康雲收費方案 101
表4 1 數位健康創新行動計劃 116
表4 2 協助長者強化自主能力的服務型機器人 118
表5 1 美歐日之人工智慧應用在健康醫藥領域之重要政策/法規 147
表5 2 以AI輔助藥物開發之新創公司簡介 155
表5 3 案例:人工智慧新藥開發廠商主要應用領域 158
付款方式
匯款
匯款銀行:華南銀行-和平分行 (總行代號:008)
戶名: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帳號:98365-05099-001-3)
※ 請於匯款時以發票抬頭匯款,並於匯款後將匯款明細如:發票號碼、匯款日期、匯入帳戶等傳真至 (02)2732-8943 ※
信用卡
您可直接線上訂購,或是列印後,傳真到 02-2732-8943。 我們收到訂購單後,將會立即與您聯繫確認。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絡 MIC會員服務專線:(02)2378-2306,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