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正在經歷生成式AI的革命性發展,未來將透過人機協作與自動化,提升各行各業的生產效率,將社會與經濟帶入前所未有的智能時代。然而,這項顛覆性技術也同時帶來多重挑戰與潛在隱憂,迫使各國政府必須深思熟慮的制定與AI應用與發展有關的政策走向。
生成式AI在對話問答、內容生成及業務自動化方面展現巨大的潛能,己經有部份企業應用證實,能夠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及效能,加速低重複性工作,自動化執行高重複性任務。但是其發展也引發了嚴峻的社會與治理問題,例如勞動市場衝擊、演算法偏見、資訊造假與假消息、著作權與智慧財產權等爭議。未來數據隱私與資安風險的資安挑戰,已經不再是單一部門的防線,而是牽動整體營運風險的關鍵戰略議題。
面對這股勢不可擋的趨勢,各國政府普遍採取「降低風險,乘勢發展」的應對策略。其中「主權AI」概念正日益受到重視。這項概念強調各國為避免未來AI科技發展落差,導致本國受制於他國企業或組織,而致力於AI科技基礎建設的建構。其主要落實方式包括「建構本國的大型語言模型、建立國家獨有數據資料庫、發展各國獨有AI應用、建立國家級AI加速運算中心」等高算力硬體設施。目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新加坡、英國等國家,皆積極的推動相關政策。
在監管與治理方面,歐盟《人工智慧法案》(AIA)被視為是全球首部採用水平式規範AI系統的法律框架,且因其嚴格分級的監管模式,對通用型AI模型(GPAI)的規範,已經成為全球AI治理的重要參照指標。2024年8月2日生效的AIA具備「域外效力」,意即非歐盟企業,若其AI產品或服務要在歐盟市場應用,也需要遵守AIA的規範。
美國2023年10月發布的《關於安全、可靠且可信賴的開發與使用AI的行政命令》,強調在平衡創新與安全之間推進AI發展,並要求對大型模型進行紅隊測試。韓國政府自2017年起,透過設立「第四次工業革命委員會」等措施,持續針對人才培育、技術基礎設施及法規環境進行政策調整,透過大型民間企業主導開發,藉以保護其AI科技主權,並透過公私協作模式,為其AI生態系注入活力。
臺灣在此次AI全球變局中,已經逐步建立AI法規框架,採用「通用領域應用」與「特定應用領域」的雙軌制規劃,並發布《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借鑒國際經驗,臺灣應充分發揮在硬體製造的強大基礎,將生成式AI技術整合至現有產品與服務中。同時,可學習韓國的公私協作模式,由政府扮演產業聯盟推動者角色,透過數位公共基礎設施,建構與政策資源挹注,降低企業參與AI開發的門檻。對於想要在歐盟市場發展AI產品或服務的臺灣企業,更需密切關注歐盟AIA的域外效力,並強化個人資料保護與資安防護。
- 第一章 綜觀各國發展趨勢
一、 AI科技態勢左右各國AI產業政策擘劃走向
二、 各國AI產業政策擘劃走向
三、 主權AI國際政策發展現況剖析
第二章 各國政策比較
一、 美國AI行政命令與歐盟AI Act法案政策比較評析
二、 歐盟生成式AI法制趨勢
三、 從歐盟法看AI時代電商企業消保責任
四、 韓國生成式AI相關政策脈絡及發展策略
第三章 各國城市導入的策略思考
一、 韓國AI政策發展歷程
二、 韓國生成式AI發展策略 91
三、 生成式AI浪潮下的企業資安新思維
附錄
一、 英文名詞縮寫對照表
二、 中英文名詞對照表
付款方式
匯款
匯款銀行:華南銀行-和平分行 (總行代號:008)
戶名: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帳號:98365-05099-001-3)
※ 請於匯款時以發票抬頭匯款,並於匯款後將匯款明細如:發票號碼、匯款日期、匯入帳戶等傳真至 (02)2732-8943 ※
信用卡
您可直接線上訂購,或是列印後,傳真到 02-2732-8943。 我們收到訂購單後,將會立即與您聯繫確認。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絡 MIC會員服務專線:(02)2378-2306,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