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智慧城市 啟動智慧生活
軟體
瀏覽數:2222
發布日期:2014/05/19

建置智慧城市首先需有清楚定位,一般以永續發展與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為主軸,規劃導引建設方向的短中長期發展藍圖。而城市之發展定位,因各自的發展背景、地理環境、天然資源、產業結構,乃至待解決課題而異。

由於城市運作包含水電資源、交通、教育、醫療、治安等層面,無法一次到位,需視急迫性,訂出優先順序。例如,交通擁塞、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首重導入智慧型交通系統;容易發生水患或缺水的城市,應以水資源管理與防治系統為優先。

此外,除了解決民生需求外,智慧城市之建置亦不能忽視經濟發展部分,才具有全面完整性,得以永續發展。從眾多個案觀之,航空城、智慧港、產業園區、物流特區等被融入智慧城市規劃之中,都是從經濟發展角度的思考,例如台灣桃園航空城、中國大陸之大連港、西安航空城等皆是。

從發展面向來看,可知智慧城市的建置需多元之跨領域資源與技術之整合;而在背後支撐智慧城市概念落實的是持續演進,漸趨成熟的各種ICT應用,包含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 IoT)、雲端運算、社群媒體,以及各式智慧行動裝置等,達到互聯互通,再結合感測、辨識與分析等技術,以動態迅速地進行智慧化的城市控管。

因此,智慧城市將帶給ICT相關業者龐大商機。在全球各國之智慧城市建置計畫持續增加下,預估至2020年相關市場需求可突破1.5兆美元之規模。其中由政府主導的基礎建設主體部分,大都由IBM、Cisco、Fujitsu、NEC、Siemens等國際大廠所把持。而在其架構下,仍有無限的應用發展空間,是新創小型業者可把握的機會。

尤其城市網路建設完備下,智慧型手機、平板裝置到各種穿戴式裝置都可隨時隨地連上網路,加上APP、社群媒體風行,思考重點已非如何連網,而是能提供何種符合需求的應用。

Facebook、Twitter等社群不僅是平時社交的網站,亦是集合同好或發生緊急狀況時之聯絡管道。2012年10月珊迪颶風侵襲紐約時,Twitter就成為民眾求援的管道。此外,社群亦常與應用結合,發展出各種創新服務。2013年被Google以10億美元併購的Waze,即利用社群結合導航功能,解決城市交通擁塞問題;其他利用APP或政府開放資料,提供共乘等各種智慧媒合服務的業者,亦相繼出現。

城市主政當局可從解決民眾需求出發,思考廣邀業者就不同領域,提出好用實用、安心貼心的解決方案與構想。民間業者推出服務前勢必審慎評估民眾需求與市場可行性,以期獲利乃至永續經營,形成政府與業者雙贏局面。例如,台北市推行的UBike微笑單車在試行一段期間得到認同後,大量增設站點,現已成為台北街頭隨處可見的景象,營運業者亦開始出現獲利。

整體而言,智慧城市規劃牽涉廣泛,需長期投入,在經濟情勢仍有疑慮,以及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狀況下,為避免發生計畫無以為繼半途而廢,或民眾無感之狀況;政府「建基礎」、民間業者「推應用」,結合民間企業之創意,參與公共服務,建構一健全生態體系,應是一個互利雙贏的模式,有助於形成正向循環發展,加速智慧城市的建置。

世界人口在2012年突破70億,預估2030年將增加至約83億,其中超過60%居住在城市。面對人口的快速增加,且持續往都市集中,城市在水電、交通等基礎建設,以及安全與治理上,都遭受極大衝擊與挑戰。由於對基礎建設要求日益升高,近年來「智慧城市」議題持續發酵,可謂在全球遍地開花。

目前各國規劃的智慧城市合計已超過600個,且數量仍在增加中,尤其中國大陸等亞太地區,規劃建置數量佔一半以上。台灣各地方政府亦積極投入,歷年屢屢獲得ICF等國際相關獎項。

智慧城市的建置,上層的規劃具關鍵重要性,再藉由運作面導入各種ICT元素,達到智慧化;其間需要長時間測試與驗證,才能真正落實,符合需求。全球許多城市已成功邁出第一步,將逐步啟動智慧生活,後續發展值得期待。

關鍵字: 智慧城市 ; 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