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疾病相關的診斷及治療發展藍圖與技術策略研究—緒論(1/6)
  • 466
  • 出版日期
    07月12日, 2010
  • 作者
    ;
    陳文棠
    ;
    陳昭文
    ;
    蔡佩真
  • 關鍵字
前言

隨著人們平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口增多、家庭結構改變與家庭功能式微,老年人疾病、照護與安養的問題日益重要。綜觀亞洲鄰近國家的人口變化,人口結構改變的形勢已呈現出與經濟發展相同的樣貌-即為以日本為首的雁行型態,我國正處於承先啟後的位置,前有日本,後有其他東南亞國家,因此,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我國可以多向日本借鏡,以我國優異的醫療品質水準為基礎,發展老化疾病相關的診斷與治療技術,並將相關的產品與技術成果,往人口老化較為緩慢的地區擴散,積極應對老人潮所帶來的衝擊。

目錄
    緒論
    研究目的與架構
    老化疾病之定義與技術群組範疇
    技術群組之研究背景
    備註
圖目錄
    圖一 研究架構
    圖二 老化疾病相關的診斷及治療技術群組之範疇
    圖三 「老化疾病相關的診斷及治療(B3)」技術群組在TPP(Technology Portfolio Planning)中之定位點
    圖四 老化疾病相關的診斷及治療在TPP之評比內容分析
    圖五 人口負債及人口紅利時期轉變
    圖六 亞洲各國進入「人口負債」時程圖
    圖七 亞洲經濟奇蹟之二因
    圖八 延長「人口紅利」之創新經濟價值示意圖
表目錄
    表一 生理的老化與疾病的老化之比較
    表二 各器官系統中老年期常被診察出之疾病
    表三 生物科技類技術群組之名稱及其說明
    表四 全球人口總數預估及三階年齡分層佔比
    表五 各洲別人口總數與老年人口佔比
    表六 歷年台灣人口重要指標
    表七 未來台灣地區三階段人口結構(中推估)
    表八 主要國家達65歲人口比例之年份與倍化時間
    表九 亞洲人口雁行結構轉變之四階段
推薦報告
  • 以上研究報告資料係經由MIC內部整理分析所得,並對外公告之研究成果, 由於產業倍速變動、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之因素,並不保證上述報告於未來仍維持正確與完整, 引用時請注意發佈日期,及立論之假設或當時情境,如有修正、調整之必要,MIC將於日後研究報告中說明。 敬請參考MIC網站公告之最新結果。
  • 著作權所有,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翻印或轉讓。
  • BACK
    評論此篇報告
    您的評論已送出
    我們會竭誠盡快地回覆您。
    分享此篇報告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
    登入
    正式會員第一次使用,請輸入會員編號/會員密碼/Email,系統會偵測第一次使用,註冊/認證之後,即可上線使用

    不是會員?

    邀請您申請免費試閱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