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2大趨勢 國際競爭與社群經營
軟體
瀏覽數:8095
發布日期:2016/05/26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長期追蹤台灣金融業的科技投資、全球金融科技(Fintech)創新案例及各國相關政策,發現Fintech面臨全球市場競爭,且核心議題為服務架構的創新與產業結構的破壞,面對國際金融巨擘、科技大廠與創投資本的聯盟競爭,資策會MIC建議業者宜對未來的國際競爭及社群經營,兩大趨勢多加關注。

金融業最大的威脅不是新創,而是國際競爭

Fintech將透過科技創新應用,取代當前金融業務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不過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周樹林指出,台灣在發展Fintech上,最大威脅來自國際大廠,而非新創公司,台灣應該思考金融業如何與新創公司合作,一起面對全球大廠的賽局,倘若不加速發展Fintech,可能不易保住台灣市場。

由於科技經常被應用在突破市場限制,及營運模式的改變,然而具備網路文化特性,以數位新世代為核心客群的平台事業模式卻非台灣所擅長。台灣業者可以做到國內市場第一,然而要走出海外市場不易,相形之下,國際大廠卻能借重科技與平台資源進入台灣市場。

資策會MIC表示,由於Fintech服務的重度使用者為商務菁英客群,觀察國際級服務同時具備數位力與社群力,提供跨越國界、無縫整合、先進創新的金融服務,對業務內容同質性高、數位優勢不明顯的台灣金融業才是最大的威脅。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周樹林分析,Fintech的發展重點既不是金融業運用科技創新延伸業務,也不是新創公司提供利基型、取代性的金融服務,二者只是重新分配台灣市場的競爭。台灣要發展Fintech,是金融業如何進行產業數位轉型與升級,為亞洲盃或國際盃做暖身,其中決勝關鍵在於「社群經營」。

決勝關鍵不在科技應用,而在於社群經營

資策會MIC指出,不論第三方支付、P2P借貸,或是金融服務的網路化、行動化,都脫離不了社群的經營。若只將科技當成金融服務的促進(Enabler)策略,最終結果,將是多數金融業轉型為提供相似服務的Fintech公司,在被國際大廠瓜分後的台灣市場中相互競爭。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周樹林建議,台灣必須將科技當成是破壞(Disruptor)策略,調整資源配置,重新聚焦在需要中長期經營的社群,同時選擇性放棄或轉變服務的提供方式,積極開創可能的新事業模式,如某些服務由Fintech新創公司提供,而金融業轉型升級為協助Fintech新創企業發展金融服務的平台。

展望未來,數位優勢不只是促進金融業的營運或服務效率,而是建構在更能掌握某類客戶在某段時期的某幾項金融服務需求,更能快速與新創公司的服務鏈結,以及更能連接國際的金融生態體系。未來產業結構將發生巨變,扮演綜合性的金融機構只會是少數中的少數,多數的金融業需要轉變為利基型的Fintech,才能有效因應全球競爭。

關鍵字: Fintech ; 行動支付 ; 金融科技 ; 社群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