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 善用資通訊優勢
產業趨勢前瞻
瀏覽數:3455
發布日期:2016/02/25

全球化及經濟重心的移轉,讓全球人口朝向都市化移動。預見城市在未來將扮演重要角色,也希望透過智慧城市的建設來凸顯國家社會的進步,各國中央或地方政府紛紛投入城市的規劃,主題不一而足,如永續城市、數位城市、智慧城市等,不過不論名稱如何,都是希望透過有系統的規劃與設計,來打造一個獨特且基礎建設完善的空間,讓民眾能享有安適、愉悅、便利、安全及健康的都市生活。

也由於智慧城市的健全發展需要大幅度依賴資通訊科技的應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通常也被視為資通訊硬體產業往軟體與服務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策略及手段。因而不論是先進歐美國家,或者是新興發展地區,在政府以及許多資訊科技廠商的積極推動下,已投入相當的資源進行規劃與建置,未來商機不容小覷。

不過,觀察目前全球大部分智慧城市的規劃,資源配置多著重在硬體的建設,在軟體與服務應用上較沒有系統性的思考,尤其是社會及市民的需求瞭解與回應更是薄弱。

要知道,智慧城市的規劃設計,若要達成理想的目標,不僅需要有由上而下的頂層設計,也需要由下而上的創意與共識凝聚,尤其如何建構出共同的願景,找出及培養永續的城市核心競爭力,更需要領導者與市民共同的熱情與努力。

因此,發展智慧城市,不僅只是將各種智慧科技如智慧建築、智慧校園、智慧交通、智慧商務等作孤島式的建置與堆疊,而是應該回歸到城市使用者的需求,也就是市民、企業與政府三方的角度,從城市存在的價值出發,去規劃智慧化建設的方向。

舉例而言,美國喬治亞洲的亞特蘭大市的區域規劃委員會預估至2040年時,大都會區內的人口將增加至900萬人。由於基礎建設等將不敷近千萬的人口使用,因此亞特蘭大區域委員會規劃了2040計畫(Plan 2040),該計畫以「永續發展」為核心,由環境管理、社會發展與經濟成長三大面向作為未來宜居智慧城市的發展藍圖。

其中,在環境管理面上,如何透過智慧化讓居民擁有更潔淨的空氣、土地與水,並有效適應氣候變遷,減少生態的破壞與災難,尤其是治安與健康上的維護更是重點;在社會發展面上,多元化包容社會的促進,人權及社區發展上的維護,勞資關係及原住民等議題都是焦點;在經濟成長面上,如何推動創新,提升員工技能,強化企業競爭力,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也是城市需要關注的課題。

整體來說,台灣在國際上要創新,應回歸需求導向和人的關懷,發揚和創造台灣特有的智慧生活經驗,作為台灣的意象。尤其台灣在資通訊產業上的優勢,應有機會在全球市場上以資通訊科技應用來提升城市治理及適應環境變遷的效能。

(本文刊登於2016/2/26 經濟日報A19|經營管理)

關鍵字: 智慧城市 ; 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