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
川普就職邁向百日:美國關稅、科技政策邏輯及影響的再梳理
  • 476
  • 出版日期
    04月07日, 2025
  • 作者
前言

2025年1月20日,川普正式宣示就職美國第47任總統,從就職典禮演說、以及首日簽署的50項行政命令與備忘錄,大抵不脫促進投資、降低通膨、重建邊境安全等基調,多為市場原先所預期,反而對關稅沒有做太多著墨。正當大家意外之際,接下來的一個半月,各式各樣的關稅措施就接踵而來,變化莫測,「拜規、川多不隨」,讓全球主要國家及產業難以招架。在此接近川普就職逐步邁向百日的時間點,值得對川普2.0政策重新梳理,對照市場預期、理解其根本思維,預判後續對產業的影響。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川普2.0運用三種關稅課徵手段,取得貿易與非貿易利益
川普2.0政策主要在關稅與科技兩大構面發揮全球影響力。在關稅措施方面,可以歸納為三種樣態:第一種為「懲罰關稅」,加徵主體為國家,倘若在任何國際議題談判上不符合美國利益均可能被加徵,例如2月後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因邊境與毒品管制問題陸續與美國進行折衝。懲罰關稅的不確定性通常較高,一般來說雙方政府取得解決問題的共識後,就會暫緩或停止執行。
第二種樣態為「產業關稅」,加徵主體為產業,例如3月12日起對全球鋼鐵、鋁課徵25%關稅,並預計4月2日起將對半導體、汽車、藥品課徵25%關稅。觀察選擇這些產品的標準,大多符合戰略物資的定義,川普政府最終目標為促使這些產品的供應鏈能回到美國,不僅確保緊急時刻能不虞匱乏,也能確立美國的獨強地位,因此幾乎能確定此措施會延續。
最後一種樣態為「對等關稅」,加徵主體同樣為國家,且純粹著眼於貿易層次。目前川普政府已對美國所有貿易夥伴啟動調查,調查範圍涵蓋貿易逆差、不對等關稅稅率、歧視性稅賦、非關稅障礙、匯率操作等,預計4月1日完成。值得留意的是,屆時比較的是美國與對造國家的逐項商品關稅差異,還是整體「貿易加權平均關稅」差異。若採前者,根據WTO的ITA協定,資通訊產品多為零關稅,台廠影響小;但若採後者,台灣本地因貿易加權平均關稅低於美國應不太受影響,但台廠在海外的生產基地,則須視該國與美國的關稅差異而預作因應。
台積電加大對美投資無礙台灣優勢,唯仍須留意後續
對台灣半導體產業而言,最需要留心後續發展的是「產業關稅」。雖然在川普持續揚言對台灣製造晶片課徵100%關稅後,台積電承諾未來四年加碼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此爭論暫時沒有延燒下去;但面對川普政策,最確定的是他的政策不確定性,很難預期未來半導體關稅議題是否在某個時點會捲土重來。
倘若真的發生,將有兩種情境,第一種情境為僅對僅晶片本身加稅,以台灣2024年半導體出口額1,650億美元中,直接出口至美國僅74億美元(占比4.5%),影響相對有限。但若是第二種情境,對含有台灣製造晶片的系統產品加稅,以台灣2024年台灣主要資通訊產品(PC、伺服器、手機等)產值約1,618億美元為基礎,推估出口美國比重及晶片占系統產品成本比重後,受影響金額將大幅增加至264億美元。
東南亞仍為台灣EMS廠China+1首選,+USA不得不開始評估
至於對台灣資通訊EMS產業而言,主要需要擔憂「對等關稅」。自川普1.0後至拜登政府時期,台廠已積極進行「China+1」布局,且以東南亞為主要首選,預期至2028年,台廠於東南亞的桌機、筆電、手機、網通設備的產值比重,將分別提高到32%、34%、37%、60%。然而在對等關稅措施下,任何進口到美國的最終產品及中間財,都可能被課徵關稅,使得在美國本土建立產線也成為不得不評估的選項。
從廠商觀察,現階段以鴻海、廣達、緯創等業者赴美最為積極,主要係以AI伺服器等高單價、毛利相對較高的產品為主,一方面就近服務當地資料中心及雲端服務商,另一方面也較能分擔美國本土高昂的人力與廠房租金。若從地點觀察,德州則為現階段的首選,除了地理位置接近美墨邊界有物流成本較低的優勢外,州政府政治光譜接近川普,且已成立「德州領導貿易聯盟」,積極招商引資也是重要誘因。
川普2.0落地關鍵新興科技的創新與運用,台廠擁算力與能源潛在商機
川普2.0政策另一個關注重點在科技構面。針對關鍵與新興科技,對外持續嚴格管制相關領域技術的流出,是少數川普政府延續拜登政策的地方,至於明顯之處是對內大力扶持創新與應用的發展,特別是AI,不惜鬆綁監督措施,開放高監管行業採用,只為了確保美國在AI領域維持全球領先地位。
到目前為止,川普政府在科技政策落地較具代表性的舉措為啟動Stargate資料中心建置計畫,推動SoftBank、OpenAI、甲骨文等科技巨擘未來四年投資5,000億美元,加強AI基礎建設。然而有算力還不夠,針對滿足訓練AI模型所需之能源,川普政府亦已經成立國家能源主導委員會,簡化能源許可、生產與分配流程。
上述政策對台廠而言,有三個商機值得掌握。首先是資料中心將進一步帶動晶片與伺服器的需求,這點台廠硬體供應鏈原本就是美國客戶重要夥伴,地位穩固;其次,美國本土能源建設將促使市場對大型變壓器的需求大幅提升,但變壓器規格多為客製化且須依賴專業勞動力,台廠基於交貨週期短、價格實惠等優勢,預估2030年前台灣重電設備在美國市場占比有成長空間。最後,台廠可加強與美國公私部門的合作,在各式場域或重點領域試驗AI創新應用,提前布局供應夥伴關係。
川普2.0重要目標:確保戰略物資無虞,讓美國再次偉大且獨強
綜合而言,依據川普就職迄今的各項政策作為,可總結一個核心思維:「以關稅為支點,槓桿全球資源,確保美國戰略物資無虞」。短期標的為實體資產,包括半導體製造和先進封裝、高容量電池、關鍵礦物和材料、藥物和原料藥、石油等,多為拜登政府時期定義的戰略物資,已運用加徵產業關稅為手段,要求外商增加對美投資。中期標的為虛擬資產,包括AI、量子、生物、航太等關鍵新興科技,目前川普政府已針對敵對國家如中國,限制相關領域投資資金的流出與流入,未來須觀察是否搭配關稅手段,打造完全由美國主導的生態系。
無論是實體或虛擬資產,都需要穩定的國家金融資產來支持,因此預期下一階段、也是川普政府長期的戰略重點將是美元地位。例如,針對金磚國家(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等10國)會員國中出現去美元化、改採共同貨幣的呼聲,川普政府已要脅若發生將加徵100%關稅作為報復。此外,川普政府也積極扶持、甚至控制加密貨幣,推動穩定幣與美元掛鉤,均可觀察到其確保美元霸權的企圖心。
  • 以上研究報告資料係經由MIC內部整理分析所得,並對外公告之研究成果, 由於產業倍速變動、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之因素,並不保證上述報告於未來仍維持正確與完整, 引用時請注意發佈日期,及立論之假設或當時情境,如有修正、調整之必要,MIC將於日後研究報告中說明。 敬請參考MIC網站公告之最新結果。
  • 著作權所有,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翻印或轉讓。
  • BACK
    評論此篇報告
    您的評論已送出
    我們會竭誠盡快地回覆您。
    分享此篇報告
    Facebook
    Line
    Linkedin
    複製連結
    登入
    正式會員第一次使用,請輸入會員編號/會員密碼/Email,系統會偵測第一次使用,註冊/認證之後,即可上線使用

    不是會員?

    邀請您申請免費試閱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