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製造風潮下台灣IPC業者機會與挑戰
  • 1854
  • 出版日期
    03月11日, 2020
  • 作者
    陳俊宇
前言

過去工業1.0-3.0時代,製造業者多透過生產大量單一產品,來降低單位生產成本。然在現今資訊快速流通,市場追求獨特性高之產品的態勢下,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存貨管理等方面成本皆大幅提高,加上產業競爭、相關法規日趨嚴謹等因素的交互影響下,使企業尋求導入資通訊技術至營運流程的需求逐漸增長,直接帶動智慧製造的發展。

台灣IPC業者當前主要扮演智慧製造的軍火供應商,提供工業控制相關的客製硬體產品,但由於對終端客戶需求掌握度普遍較低,未來若面臨硬體利潤下降,將受到一定程度衝擊。因此,本文藉三家國際大廠於智慧製造轉型軌跡,歸結共同關鍵要素,並分析台灣IPC產業現況歸納機會與挑戰,提出相應參考對策。

目錄
    智慧製造發展現況
    智慧製造發展關鍵要素
    台灣IPC業者現況分析
    台灣IPC業者因應對策
    結論
    附錄
圖目錄
    圖一、2018~2025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製造產業別)
    圖二、Siemens汽車製造業解決方案運作概念
    圖三、Schneider醫藥品製造業解決方案運作概念
    圖四、NEC食品飲料製造業解決方案運作概念
    圖五、服務平台化,整合價值鏈資訊與應用
    圖六、應用AI化,「單點」至「流程」應用
    圖七、Siemens針對客戶需求建立完整生態系統
    圖八、2014~2022年台灣IPC產業規模
    圖九、台灣IPC產業上、中、下游價值鏈
    圖十、涵蓋製造領域之台IPC業者分群及市占率(Group別)
    圖十一、當前台灣IPC業者於智慧製造產業鏈中之布局一覽(Group別)
    圖十二、以Group1業者平台為核心之生態系架構圖
    圖十三、平台整合外部開放數據,AI應用將更加全面
表目錄
    表一、各製造環節情境差異
    表二、台IPC業者於智慧製造之挑戰
推薦報告
  • 以上研究報告資料係經由MIC內部整理分析所得,並對外公告之研究成果, 由於產業倍速變動、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之因素,並不保證上述報告於未來仍維持正確與完整, 引用時請注意發佈日期,及立論之假設或當時情境,如有修正、調整之必要,MIC將於日後研究報告中說明。 敬請參考MIC網站公告之最新結果。
  • 著作權所有,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翻印或轉讓。
  • BACK
    評論此篇報告
    您的評論已送出
    我們會竭誠盡快地回覆您。
    分享此篇報告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
    登入
    正式會員第一次使用,請輸入會員編號/會員密碼/Email,系統會偵測第一次使用,註冊/認證之後,即可上線使用

    不是會員?

    邀請您申請免費試閱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