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成本障礙—RFID標籤與IoT裝置新興技術趨勢剖析
  • 590
  • 出版日期
    05月27日, 2020
  • 作者
    野澤哲生
  • 關鍵字
前言

RFID發展已有30年的歷史,廣泛應用在零售、倉儲與物流等領域,然而導入和維修成本的降幅程度不如預期,因此應用無法進一步普及。此外,在RFID內建電池與感測器以達到多功能化的IoT裝置,也同樣遭遇電池成本及更換成本仍高等,難以克服的課題。所幸近來出現技術的創新與突破,包含以觸控面板作為讀取器、改變RFID標籤的構成、超低消費電力、運用奈米碳管技術等,可望解決過去高成本問題,帶動應用擴大到不易導入的領域。

目錄
    晶片成本與構裝成本相牴觸
    觸控面板變身讀取器
    以電壓代替手指進行「觸控」
    門票亦可貼附RFID標籤
    應用IGZO實現超低電力消耗
    藍牙版RFID標籤
    以「電波衝浪」驅動
    太陽能電池型BLE信標相繼問世
    標籤成本降至1/5以下
    關鍵在於成功開發n型奈米碳管
    不受氧氣或水分影響
    有機半導體亦緊追CNT之後
    註釋
圖目錄
    圖一、RFID標籤/IoT裝置永遠的課題?
    圖二、既有的觸控面板成為RFID讀取器
    圖三、應用IGZO實現超低電力消耗
    圖四、藍牙版免電池RFID標籤
    圖五、使用太陽能電池的超小型BLE信標/感測器相繼問市
    圖六、全CNT-TFT的920MHz頻段RFID標籤登場
    圖七、各種感測器皆透過印刷而可望實現
表目錄
推薦報告
  • 以上研究報告資料係經由MIC內部整理分析所得,並對外公告之研究成果, 由於產業倍速變動、資訊的不完整,及其他不確定之因素,並不保證上述報告於未來仍維持正確與完整, 引用時請注意發佈日期,及立論之假設或當時情境,如有修正、調整之必要,MIC將於日後研究報告中說明。 敬請參考MIC網站公告之最新結果。
  • 著作權所有,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翻印或轉讓。
  • BACK
    評論此篇報告
    您的評論已送出
    我們會竭誠盡快地回覆您。
    分享此篇報告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
    登入
    正式會員第一次使用,請輸入會員編號/會員密碼/Email,系統會偵測第一次使用,註冊/認證之後,即可上線使用

    不是會員?

    邀請您申請免費試閱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