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條件改善將帶動行動支付成長
軟體
瀏覽數:4656
發布日期:2015/03/10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台灣消費者對行動支付的考量因素,發現安全、普遍、方便等「環境條件」為主要關鍵。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胡自立建議,業者可透過異業合作改善,以推升行動支付用戶數成長。

負面因素:未使用者重「安全」 已使用者重「普遍」

資策會MIC調查,消費者較不傾向使用行動支付的負面因素,主要為「不夠安全(69.1%)、缺少場合(34.1%)、若未支援(28.4%)」等環境條件,其次為「用不習慣(25.1%)、使用不便(23.2%)」等習慣因素。

若進一步觀察11.7%未使用者與4.8%已使用者的差別,未使用者不採用行動支付的負面因素主要為「不夠安全(63.9%)、缺少場合(45.1%)」,其次為「用不習慣(29.5%)、使用不便(26.2%)」。相較未使用者與整體消費者,已使用者基於「缺少場合(40%)、使用不便(38%)、過程耗時(28%)」較不傾向使用行動支付。

正向因素:未使用者重「安全」 已使用者重「方便」

在促使消費者傾向使用行動支付的正面因素方面,資策會MIC調查,整體消費者前五名為「安全(49.4%)、優惠(38.4%)、方便(36.5%)、普遍(31%)、省時(20.8%)」。 進一步對比未使用者與已使用者在正面因素的差別,發現「安全(45.9%)、方便(40.2%)、普遍(38.5%)」為未使用者採用行動支付的門檻,而「方便(44%)、優惠(26%)、普遍(26%)」則是維繫已使用者的關鍵。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胡自立表示,「安全」是進入行動支付市場競爭的基本條件,並不是產業長期競爭重點,建議業者可從行動支付的本質思考,如具消費需求與潛力的目標族群、搭載行動支付功能的手機、操作流暢與便利的技術、整合非現金的金融工具項目、提升行動支付普遍性等。

展望未來,隨著消費者支付習慣移轉,相關業者與行動支付的整合程度,以及與商家的串聯程度,將成為影響支付業者與商家獲利的要素。

資策會MIC公佈的「台灣行動支付需求調查分析」,指出台灣有16.5%消費者具備行動支付合適條件(聽過行動支付且自己的手機能使用),其中,4.8%為行動支付已使用者(有聽過、手機能用且曾經用過者),另外11.7%為未使用者(有聽過、手機能用但未曾用過者)。

【問卷調查說明】 資策會MIC執行的「台灣行動支付需求調查分析」,是於2014年11月20至12月3日間,針對目前個人擁有行動裝置、且居住台灣北部、中部及南部者,以網路調查方式,進行整體意向與行動購物行為之分析。有效樣本數1,041份,其中女性占50%、男性占50%,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0%。

【定義說明】

在本調查中,行動支付係指用戶以智慧型手機為載具,於付款當下透過特定傳輸技術或裝置,使用非現金的金融工具並搭配認證步驟,和實體商店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

註1:智慧型行動裝置:以智慧型手機為主,其他包含平板或穿戴式裝置 註2:特定傳輸技術:如掃QR Code、手機NFC感應及其他(磁條、X卡、微波辨識等)技術 註3:特定傳輸裝置:如SIM卡、micro SD卡或mPOS(mobile Point of Sales)讀卡機 註4:非現金的金融工具:指信用/金融/簽帳卡、銀行帳戶或替代支付服務(如支付寶)等,不包含支票 註5:認證步驟:如指紋驗證、手機螢幕簽名、輸入驗證密碼等 註6:付費App、App內購買、轉帳匯款、電信帳單繳費、無實值交易P2P付款等,不屬於此處的行動支付定義  

關鍵字: 行動支付 ; 消費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