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少子化 找尋新藍海
產業趨勢前瞻
瀏覽數:2779
發布日期:2015/12/10

最近一位朋友為了小孩的學業悶悶不樂,深入瞭解之後,才知道其怕小孩將來考不上好大學,進不了好的研究所,找不到好的工作。我分析給他聽,現在學校文憑不比過去,不要太迷信學校教育。有一技之長在身上,未來機會應該比較多。為何如此?

根據統計,1985年大學畢業生約3.8萬人,2015年大學畢業生超過22萬人;而1985年碩士生畢業人數3,800人,2015年碩士生畢業將近6萬人,擴張約16倍。所以,如果從出生率來看,想念書的孩子,應該都可以有研究所念。

但重點是,那麼多碩士生,是否個個能力都有一個碩士生應有的水準呢?恐怕未必。這也是為何我建議應考慮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的原因。

不過話說回來,少子化趨勢既然抵擋不了,就應該思考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以大學為例,就因為高教政策讓大學擴張速度太快,加上少子化來得又猛又急,許多私立大學正面臨著退場的危機,紛紛思考如何運用現有的資源加快轉型的步伐。

企業也是如此,以孩童為市場的廠商,如童裝,才藝班,文理補習班,兒童遊樂園,速食店等等,面臨少子化,也不得不思考如何因應。

當然,最好是政府政策上能夠有所突破,才有機會減緩少子化帶來的各種影響,否則就需要努力思考如何創新商業模式來對應市場變化。

以此次中國大陸開放生兩個小孩的政策為例,消息一傳出,不僅大陸社會有熱烈的反應,全球也感染了其影響。

Disney樂園的CEO在上海出席南加州大學全球會議時表示,中國放開二胎政策,對迪士尼是重大利多,他開玩笑的表示,要給中國領導人寫感謝信,感謝他們給我們送來了孩子。

在美上市的奶粉公司美強生、奶粉大廠法國達能食品、在港上市的嬰兒用品公司好孩子集團、嬰兒食品公司合生元集團等嬰兒概念股也應聲上漲。

因此,對於以嬰幼兒為目標市場的廠商而言,台灣市場的少子化現象,恐怕難以藉由政策解決。應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思考: 首先,當然是面向全球市場,這包括新興市場及中國大陸。

雖然台灣少子化,但全球人口持續增加,預計2025年將比現在再多10億人口,這些人口的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帶來許多潛在的優質平價商機,台灣的定位與優勢剛好可以在這個領域發揮。

其次是原有市場的深耕:少子化市場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花費,包括交通、安全,以及娛樂與教育的支出,向來不手軟。

如何調整原有產品的品項,定位及品質,透過深入的服務及客戶關係管理,提升客戶的客單價及再購率,強化客戶對品牌的認同及忠誠度,也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之一。

最後是新領域與新市場的思考:亦即重新盤點自身擁有的資產與核心能力,大膽的進行市場創新,不管是藍海還是新白地,勇敢的向過去的自己挑戰,才有機會在變動的環境中,找出安身立命的位置!

(本文刊登於2015/12/10 經濟日報A18 |經營管理)

關鍵字: 少子化